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人才新政效应加速释放 一系列优惠政策将逐步实施并兑现

2017-09-03 09:15:28黄怀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厦门刚刚发布不久的人才新政,正在显现成效。7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简称厦门人才新政45条),聚焦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激励、流动配置和人才管理等关键环节,以政策创新撬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优势。记者日前获悉,人才新政颁布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政策效应正加速释放。不少优惠政策已经出台实施细则,启动实施并逐步兑现,广大人才即将切身感受到人才新政带来的福利。

新政受到中央省市媒体高度关注

据了解,7月底,厦门召开了全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专题部署会暨政策说明会,传达了市委常委会研究人才新政45条的有关精神,并对落实新政作出部署。

人才新政的出台,引起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仅3天内共发出报道50余篇,各类媒体转载相关报道约1500条,点击量超10万次,形成立体式、多维度的宣传态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组织人事报》、《福建日报》、《世界日报》、《美国侨报》、《香港大公报》、《厦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刊发相关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委组织部在《厦门日报》开辟“人才强市战略”专栏,持续报道人才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信息等厦门重点产业的引领作用,营造了拴心留人、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将依托人才项目资本展、政策宣讲会等平台载体,加大人才新政45条和人才发展环境的宣传;以项目管理模式,督促推进新政落实,不断提高人才新政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充分释放人才新政效应。

出台办理事项一览表和办事指南

政策一经发布就备受各方关注,不仅媒体争相报道,人才和企业也纷纷关心,相关责任部门的咨询电话成了人才热线。为此,市委组织部召集市人社、经信、科技、发改等部门,对新政操作层面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制定人才新政办理事项一览表,明确每项办理事项的牵头部门、办理程序、责任处室受理窗口和联系方式等,细化了顶尖团队引进、毕业生补贴发放等34项办事指南,提出每项政策兑现所需提交材料、申请流程、办理期限等,做到一看就能懂、来了就能办、谁办都一样,确保新政可执行、能落地。

记者了解到,市人社局根据责任分工,制定了人力资源机构开办补贴、台湾学生实习见习补贴、台湾专才薪酬奖励、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等办事指南,相关责任处室明确分工,积极做好接受人才咨询申办准备。市经信、科技、建设、地税、公安、国土等部门,均对相关办事流程进行精简优化,最大限度方便人才申办申报。

逐项推进人才新政落地生效

围绕社会关注和人才反映集中的“难点”,市委组织部结合推进人才新政逐项逐条加以破解。据了解,为妥善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市委组织部牵头市教育局、人社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省级人才、市“双百计划”人才、拔尖人才等十二类人才可享受的子女入学待遇,还明确了办理所需提交的材料和办理流程等相关内容,进一步促进办理流程规范化。

聚焦重点产业精准施策,近期,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经信、发改、科技、人社等职能部门,加强对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医疗卫生、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专项调研,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以落实新政激发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活力。还将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会同市发改、商务、经信等部门,统筹推进产业项目和人才项目,实现引资与引智的双赢。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市委组织部重点加强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人才的调研和支持,联合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细化对名医生、名教师、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认定办法和扶持标准,为全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市卫计委着手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评价与考核细则,对人才认定既注重工作背景和经验,又考核实际临床能力水平,按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后备人才等分别给予相应扶持。市民政局起草了《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评选奖励实施办法》《厦门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新聘用社会工作者补贴发放办法》等配套文件,计划从2018年起每年评选一批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着力提升全市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和水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