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喜看百姓富生态美 厦门重点扶持60个老区山区村

2017-09-02 17:12:47黄文水 颜梅丽 王东城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增收模式

番茄基地每年带来30万元收益,旅游合作社让村民享红利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地处高山之巅的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但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即山上植树造林,山下种茶种果,成为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脱贫致富的法宝。

近日,“军营红”番茄基地第一批高端小番茄尚未采摘就已售罄。厦门百利种苗公司与军营村合作建立番茄基地,投产后预计每年为军营村带来30万元收益。

今年4月以来,军营村改造生态茶园133亩,房前屋后种植果树1.78万株,等到明年,军营村“花果山”就将展现在眼前。

7月14日,七彩白蛟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白交祠村成立,这是同安区首家农村旅游合作社。白交祠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福心情激动,因为合作社统一整合推介旅游资源,白交祠村里人人都成为社员,享受红利分配。

58岁的白交祠村民杨辉祥,39年来只跟茶叶打交道,今年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村里300多亩茶园,做成农业观光生态园,到明年,“草帽家庭农场”就将具备接待能力。另外,他还将“一村一品”农副产品“搬”到互联网上。

脱贫实践

封山育林让光秃秃的山头披绿装,茶山变成“金山银山”

茶,是高山茶乡的生命线,但在1986年之前,对村民来说,茶的味道又苦又涩。

“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杨明福如此形容当年的贫穷落后。茶叶是高山的主要经济作物,但因管理不善、效益不好,曾经的万亩茶园只剩下400亩,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改造老茶园,种上山区水果,做好水土保持,成为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行动指南。此后几年,同安山区封山育林,引导、鼓励农民适度开发山地资源,种茶种果增加收入。

1987年,军营村有了第一片250亩的无籽杮子林。1998年,村里增加茶园1000多亩,光秃秃的山头披上了绿装。2000年,高山茶厂投用,茶农的人均收入在3年内提升至近5000元。2004年,村集体经营茶厂并入恒利茶叶有限公司,进一步带动村民科学种植管理茶叶。恒利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树足介绍,公司以“企业+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带动500多户茶农、6000多亩茶园发展,茶叶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

30年间山乡巨变,绿色无边的茶山、生态林,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据统计,2016年,军营村村民人均收入15398元,白交祠村村民人均收入14860元,是1986年收入的几十倍。两村正逐步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精神扶贫

党校办到高山上,教授请到家门口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把“精神扶贫”摆上重要位置。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习近平同志的《军民情·七律》深情镌刻在军营村高山哨所旁。今年7月28日,海拔967米的军营村高山防空哨所国防教育基地揭幕。

2016年4月7日,厦门市委党校高山教学点和同安区委党校高山教学点在军营村、白交祠村揭牌成立。

高山党校内,高大笔直的柳杉直指蓝天。同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小华说:“党校办到高山上,教授请到家门口,学员深入田间地头,这是厦门市委、同安区委高山党校的一大特色。”截至今年8月上旬,高山党校已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党员干部约2300名,还有来自省、市、区内外的400多批次、3万多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考察学习,12万多名游客前来观光,实现了精准定位、精准培训、精准扶贫的多方共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