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导演反复沟通数十次,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抠” 《We are 厦门》以大家耳熟能详的《鼓浪屿之波》作为开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背景音乐,是以杨慕作词作曲的《厦门亲像一首歌》作为基础旋律改编的。制作方最初与杨慕联系时,是想获得这首歌的授权,但一番了解和沟通后,觉得他是制作背景音乐的最合适人选,于是发函请他担任背景音乐总制作人。 杨慕从6月起为宣传片制作配乐,直到宣传片出炉的前几天,他还在修改。他说,宣传片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抠”,只要换一个镜头,音乐都要有细微的变化,并要能与整体契合,要求非常细。音乐有歌曲的主旋律,有欢快的变奏,也有气势恢宏的大合唱,儿童合唱团、成人合唱团、交响乐团都参与其中,可谓一项浩大的工程。其间,他和导演反复沟通数十次,不断修改、打磨。他笑称,一接到导演要来工作室的电话就紧张。往往导演一离开,他和音乐制作团队就要花上五六个小时进行修改。 又唱又弹一人分唱八声部 两个月完成3张CD专辑 “音乐礼品书”的制作同样是从6月份开始,收录了杨慕为厦门创作的30首歌曲,配以中文、英文、闽南话三种旁白。8月19日,“音乐礼品书”如期首发,包含一本书和3张CD。有100多人参与制作,歌手、制作人、旁白朗读者和设计师,都是厦门的普通市民。 要在两个月内制作出3张专辑,时间相当紧张。很多歌手、乐手都利用下班时间来录音。为了保证高质量,有时候一段小提琴旋律拉了几十遍,一直拉到凌晨4点。 录制过程中,许多歌曲是杨慕自己唱的,有些歌曲连副歌部分的和声也是他自己唱。因为录音棚无法容纳太多人同时录音,他干脆“单兵作战”,有时一人分唱八声部,唱完男声唱女声,录音完成后再一轨一轨叠加上去。所有歌曲的弦乐配乐也都是他自己写谱,编曲也是他独立完成。“不是唱就是弹,白天晚上连轴转。”杨慕说,感觉累到实在撑不住了,就在工作室打个盹。 |
相关阅读:
- [ 08-28]厦门会晤福建形象宣传片:有梦的地方就有福
- [ 08-28]《厦门会晤文明公约》宣传片
- [ 08-28]厦门市金砖文明公益宣传片
- [ 06-20]厦门翔安摄制本土名人系列宣传片 弘扬好家风
- [ 04-16]大篷车进社区 厦门会晤文明公约宣传片首次亮相
- [ 04-06]厦门市金砖文明公益宣传片
- [ 01-20]“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动漫宣传片(一)
- [ 09-10]厦门“博饼”首次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15秒宣传片播放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