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 精准就医
东南网8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境琨 桑燕妮 文/图)8月30日,家住五缘湾湖畔的张奶奶家来了三位“客人”——厦门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湾北社区的家庭医生团队。由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三师”团队,不仅在日常为老两口提供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生活指导,在得知张奶奶的老伴膝盖受伤走路不便,不能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老年人体检后,家庭医生团队还决定上门为他俩体检。而这一切,是从去年10月,张奶奶和老伴与社区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之后开始的。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厦门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初步构建了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框架。“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姚冠华说,正是以“慢病先行”为切入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和卫生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具有厦门特色的“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在短期之间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飞跃。
鼓励社区首诊
争取每个居民都有家庭医生
百姓看病,都爱往大医院挤,“看病难、不便捷”问题一直困扰着厦门。
为解决这个难题,厦门市以病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实施“慢病先行、两病起步”的策略,创新以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合的“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加强政策配套和机制创新,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家庭医生成为了居民签约服务与管理的核心主体,由家庭医生根据每个签约对象健康及疾病个性化需要,决定是否联系、预约三级医院专科医师,专科医师主要针对签约对象提供技术指导,不同的签约对象按需预约不同的适宜的专科医生;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对象的病情、服药情况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调配合适的健康管理师。签约之后,市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多快好省”的服务优势。
2015年,厦门的“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16年,“三师共管”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认同,进一步构建了“1+1+N”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2017年5月10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探索中的五种经验和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从跟跑到并跑
大医院优质服务走进社区
要让市民有小病自愿去基层医院看病,基层医生能给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基层医院的水平就必须跟上。
目前,厦门将三级医院医生职称晋升和下社区相挂钩,同时对专科医师下社区培训、带教给予专项补助。大医院积极开展人员下派、业务指导等多种帮扶,通过“传、帮、带”,全面带动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2016年全市共计有195名专家下社区,共带教全科医师250人,增强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岛内思明、湖里区以3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直管15家社区服务中心,建构了“院办院管”紧密型医疗集团;岛外四个区的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区办区管”基础上,建立了以区域中心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以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仙岳医院、眼科中心等专科医院牵头组建全市各专病防治医联体。
通过医联体实施双下沉、两提升,“人才下沉、资源下沉”,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通过医联体让群众就近就医,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一样的同质化服务。
就医习惯趋理性
享受健康就在身边的“小幸福”
厦门的分级诊疗,着力构建出彰显厦门特色优势的大健康格局,更好地回应居民对健康、生活质量的诉求。如今,厦门居民可以安心享受这种健康就在身边的幸福,在签约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意愿达85%,群众看病更为方便,就医负担、医保费用支出大为节省;治疗效果也更有保障。慢病签约病人可享受长处方用药,门诊费用一年可节约828元,既减轻了去大医院排队的辛苦,而且节省了门诊费用,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药费支出更少。
百姓满意,自然对医疗体系更有信心。导报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以来,共计200余万诊疗人次“下沉”到社区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大幅上升,2015、2016连续两年基层门诊量分别较前一年同比增长43.67%、36.96%。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明显提高,2016年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达到了60.77%。与此同时,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较2010年增长达144.7%。医生干活更有劲头了。
分级诊疗不仅是厦门在惠民医疗道路上迈开的崭新一步,更是对症下药化解此前三级医院医疗压力的处方。两年间,厦门大医院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较大幅度下降,急慢分开,长期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明显缓解,三级医院逐步回归到以提供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服务为主。2016年,厦门医院总门诊量同比下降3.13%,出现了医院下降,基层上升的黄金拐点,逐步形成合理就医秩序。
人物
家庭医生卢建平 我们一直在路上
“大医院的医生因为看病的人多,时间比较繁忙,客观上没有很多时间去时刻安抚患者的心情。但是家庭医生是为固定人群服务,这不但有利于我们掌握患者健康情况,也能建立更稳定、长期、互信的关系。”厦门湖里区禾山卫生服务中心的卢建平医生说,实际上,常见病、慢性病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自从成为家庭医生,卢建平就一直走在路上。上门检查、上门看诊、上门输液……几天之前,他刚刚到安兜林后社,为一位术后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了上门检查和上门输液服务。他的认真服务和热情鼓励,让这位原本情绪低落的患者对战胜疾病有了更强的信心,精神也好了起来。
这两年来,团队通过微信、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常常向居民发送健康问题的咨询和指导,大家在这一来一往中逐渐加深了了解,签约对象开始和医生们建立了感情,有了信任感。曾有患者跟卢建平说:“家庭医生就像我兄弟,有什么问题,先问他,有需要转诊他也能帮我约到专家号!”
卢建平坦言,还是有不少居民不太了解分级诊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往一处使劲,患者的诊疗习惯也要逐步培养,这是一个信任再造的过程。他希望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服务能力,让这地理上的接近带来签约者真正心理上的接近。
数据
截至2017年8月25日,厦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2万人,签约覆盖率28%,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11.6万人,签约覆盖率达58.92%,居民总体满意度达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