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痕都斯坦玉器展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璐)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的19件织绣品、5件书画已展出三个月,需要“回宫休养”了。腾出来的展厅,迎来了一批神秘的新“伙伴”———50件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今日起将向游客展出。

青玉羊首剑柄

青花玉双狮撑架
说史:乾隆帝赞其“仙工”
痕都斯坦在哪儿?古代,痕都斯坦指的是北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块区域,而此次展出的50件痕都斯坦玉器,不只是来自北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包括阿富汗、土耳其等多个国家。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驻叶尔羌办事大臣呈贡了一对青玉花式盘,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看到来自莫卧儿帝国的玉器。乾隆帝甚感兴趣,随即考证其来源,并撰诗文《题痕都斯坦双玉盘》。从此,这类来自异域的玉器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直至嘉庆时期,还时常会有这种玉器从新疆地区进入宫廷。

白玉花叶纹剑柄

青玉镂雕花叶纹十二角工高足碗
展出的玉器,三分之二以上为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时代跨越17世纪至19世纪,是当时莫卧儿帝国、印度、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中亚至东欧地区的玉器典型代表。乾隆皇帝这位藏品爱好者,毫不吝惜对痕都斯坦玉器的喜好。据统计,他为此类玉器撰写诗文超过70首,可见这些玉器多么“摄人心魂”,其中又以莫卧儿帝国产品做工最为精致、细腻,乾隆帝赞其为“仙工”“鬼工”。
新展品的推出践行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开办的宗旨———在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鼓浪屿,持续展示故宫收藏的大量外国文物珍品,使更多的观众得以观赏。

乾隆御题青玉双耳四瓣花式洗
揭秘:胎薄如纸层花叠叶
痕都斯坦玉器都有什么特点,让见识过千万玉器的乾隆皇帝如此偏爱?
本次展览的主持徐琳介绍,14至19世纪,中亚、东欧、南亚地区有四大帝国或王朝创造出了不同程度的玉雕艺术,即中亚至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西亚至东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西亚的萨菲王朝、南亚的莫卧儿帝国。最初,这些地区的玉器并没有形成各自明显的风格,直至17世纪,在莫卧儿帝国君主沙贾汗的推动下,融合欧洲、中国、中亚及印度本土艺术,才发展创造出独特的伊斯兰玉雕艺术。
痕都斯坦玉器的原料,都产自新疆地区的昆仑山脉,做出的器物胎薄,尤其是器皿件———一件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玉碗,最薄处仅有半毫米。玉器图案多是植物的花卉、叶片,极少使用动物作图,最大的特点便是“层花叠叶”。尤其是莫卧儿帝国的玉器,雕花都是层层铺开,而且每层图案的纹饰不同,可能第一层雕的是罂粟、第二层是蔷薇、第三层是别的花草;雕花不仅在器物的盖上,还延伸至器物周身,包括底部也有精美的纹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