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厦门博物馆让千年文物“说话”塑造独特文化坐标

2017-08-25 08:54:13林少蓉 杨晓辉 陈小清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杨晓辉 陈小清)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和文明象征。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一个精神贫穷的城市。而浸淫文物界三十余年的张仲淳,这位国内博物馆界著名的专家,正是塑造厦门这座城市“精神家园”的重要角色。

近些年,他一直念兹在兹的是,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如何做有厦门特色的博物馆,让千年文物“有血有肉”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文物鲜“活”起来,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国人都有“文化自信”。

人物名片

张仲淳,厦门市博物馆馆长、知名的陶瓷文物鉴赏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

我的厦门时刻

慧眼识珍宝 上手知一二

浸淫文物界三十余年,一双慧眼识过无数奇珍异宝,东西一上手,凭直觉的判断,都能知道一二。从事文物工作,在外行人看来,可能是一个神秘而又清闲的行业。但其实不然,一个合格的文物专家对文物的保护和鉴定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张馆长讲了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位藏家拿着他自认为最精致的数件古玩,请他鉴定。“那位藏家拿出第一件藏品的时候,我早已心中有数,知道并非真品。”但一个鉴定家,其实就像是医生,需要给“病人”分析病情,解析疑虑,所以从头至尾,经验丰富的张馆长并没有直接说出鉴定结果,而是拿出自己收藏的历代名窑瓷器标本,一一比较,高下顿现。收藏者也就心服口服了。

张馆长可谓真正的科班出身,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古专业毕业生。先后在福建省博物院(省考古队)、厦门市文物鉴定组、厦门市文物总店、厦门市博物馆等单位供职。可即便如此,几十年来,鉴赏文物、学习理论知识、走访国内外馆藏……他不敢一刻停歇过。

我为厦门代言

做有特色的博物馆 展现厦门特质

厦门市博物馆由厦门市博物馆(总馆)和郑成功纪念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思明破狱斗争旧址、陈化成纪念馆、陈胜元故居等六个分馆组成,现有藏品近三万件,经鉴定三级以上文物共3983件,以古代陶瓷、书画、玉器、石雕、民俗文物以及国际友谊礼品为主。当时考虑建设陈列主题项目时,张馆长他们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办一个有厦门特色的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观众不仅有本地市民、更多的是全国及世界客人。能吸引住客人,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宣传了厦门。而陈列闽台两岸书画或民俗文化文物,有其现实意义,对两岸观众和国外游客均较有吸引力。去年一年,厦门市博物馆,就吸引90多万人前来参观。

厦门是一座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陈列的内容应该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国际观。加上厦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深厚音乐氛围,这在全国各个城市是绝无仅有的。张馆长介绍,下一步,他们即将推出《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陈列,以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音乐、舞蹈、器具为主,目前在全国尚无先例。

我的厦门愿景

让文物鲜“活”起来 树立“文化自信”

一个博物馆,如何做到吸引观众的眼球?当然跟它的内容和藏品有很大的关系。张馆长说,近年来,他们举办展览、修复文物、考古调查、出版文物科普书籍、开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举措,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就是为了竭尽所能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起来。仅去年一年,就引进了24场临时展览,其中以“永乐官窑瓷器展”、“耀州窑陶瓷精品展”、“唐三彩特展”、“厦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历代圣旨展”等为代表的文物特展特别受公众欢迎。而为了让明代永乐官窑瓷器“活起来”,市博物馆利用微信公众号连续推送与永乐瓷相关的小知识、小故事,制作《陶烟五色永乐瓷》精品图录、邀请专家现场解说、出图书等方式,切实打响了展览的知名度,让千年文物“有血有肉”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如何让国人都有“文化自信”?张馆长说,除了要强调保护文物外,更应该让文物鲜“活”起来,让百姓有兴趣走进博物馆,才能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这是日后博物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