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正文
分享到:

这座不足两平方公里小岛 为何引起习近平高度重视

2017-08-24 07:21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央视网消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5日在厦门举行,厦门鼓浪屿在上个月刚刚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有什么特色?是如何建成今天这样的?本网《我要问小编》栏目就网友提问进行了解答。

 俯瞰鼓浪屿全景(2016年8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俯瞰鼓浪屿全景(2016年8月2日摄)

网友利海问:

最近因为金砖会议在即,一直很关注主办地厦门的新闻。上个月厦门鼓浪屿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虽然我还没有去过,但心向往之,也对申遗成功后鼓浪屿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关注。小编能不能讲讲这座小岛的特别之处,以及成功申遗后当地对它的保护和规划举措?

瞰鼓浪屿“地标”建筑之一八卦楼附近景色(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俯瞰鼓浪屿“地标”建筑之一八卦楼附近景色(6月26日摄)

小编答:

“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日前,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鼓浪屿获得与会专家们的认可,毫无悬念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岛”,何以能够成功申遗?这个问题只有当回看鼓浪屿这9年的漫漫申遗路时,其背后长达30多年的规划发展和科学保护,我们也许就会明白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鼓浪屿曾是一座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19世纪中期,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后,本国居民、归国华侨、他国居民汇聚于此,岛上先后建起千栋风格各异的建筑,艺术、文学、教育繁盛一时。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盲目开发,岛上商业、旅游业一哄而上,大量居民外迁,一些历史建筑被破坏或者荒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鼓浪屿该如何定位?1985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牵头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用专章论述了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旅游开发规划。指出:“很有必要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

“鼓浪屿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社区和一般的风景区,其规划应当置于高位层次上,作为全国宏观社会文化结构的一个特殊类型来看待”。在作为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同时,鼓浪屿的每一步发展都建立在保护好“海上花园”风貌之上。《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鼓浪屿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秉承着当年的战略规划,一系列法规措施应运而生、相继出台,起到严格保护全岛931处历史风貌建筑和18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厦门市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将鼓浪屿上不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工厂、机构搬出岛外,腾出更多空间造绿化。与此同时,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专门成立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更有针对性地对鼓浪屿进行有效的直接管理和保护。

近几年,通过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海景)的保护、风貌建筑的修复、特色文化精粹的弘扬并与时俱进、公众服务设施的建设,现在已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的“鼓浪屿品牌”。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是三角梅掩映下的鼓浪屿海边沙滩(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这是三角梅掩映下的鼓浪屿海边沙滩(8月5日摄)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如今,自然美景依旧、物质遗存与人文底蕴并存,这些共同铸就了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模式。事实上,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曾创下当日12万游客登岛纪录的鼓浪屿,似乎并不需要通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来吸引游客。然而,从2008年着手准备至今的9年里,“申遗”的过程成为这座岛保护自己的标准,亦是一个令人找回理想中的、记忆中的鼓浪屿的社区文化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为岛上居民、乃至于所有登过岛的国人带来文化自觉、自信与自豪,或许才是“申遗”更重要的意义。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