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无害化处理水平,促进源头减量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李本年介绍,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垃圾分类立法推行的重要目的。为了促进“三化”落地,修改过程中增加了较多条款。 比如,草案修改二稿增加了园林垃圾、玻璃制品、集贸市场果皮菜叶、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等专项处理措施,实现大分流。今后有望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促进源头减量。 在推进资源化方面,修改二稿提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力求在厦门尽快建立与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相匹配、与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相协调的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机制。修改二稿还专门针对有害垃圾的处理增加了多个条款,对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实行全流程管控,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与文明创建挂钩 草案修改二稿除了明确市、区政府和街道办(镇)领导责任,明确规定市、区、街道三级主管部门主管职责以及各相关部门法定职责,另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责任的落实。 根据草案修改二稿第41条,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考核制度,并按照规定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具体考核工作由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实施纳入评选标准。 |
相关阅读:
- [ 08-21]厦门海沧推出“文明迎宾 环保同行”垃圾分类活动
- [ 08-21]“爱家净家·分类先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 08-15]乐海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活动
- [ 08-10]宣传垃圾分类减量知识
- [ 08-10]小区垃圾分类“四化”模式 居民兴趣“保鲜”
- [ 08-08]厦门推广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 各出奇招逐步推进
- [ 08-06]小手拉大手倡导环保 垃圾分类夏令营在思明开展
- [ 08-03]截至7月底厦门岛内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达1072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