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推广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 各出奇招逐步推进

2017-08-08 08:11:19杨珊珊 林泽贵 林世雄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沧天湖城居民在社区的客户服务中心领取分类垃圾袋,并扫取袋上的可积分二维码

湖里区海天路商业街上,两种垃圾运输车每天定点前来收取垃圾,图为文明辅导员正在监督沿街商户将分类好的垃圾递往垃圾清运车

核心提示

东南网8月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林泽贵 林世雄)垃圾分类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厦门自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8个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提出了“2017年岛内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的总体要求。

力争为全国再贡献一个“厦门样本”,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综观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小区的探索做法,其中不乏共通之处:不遗余力开展宣传,入户动员或是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由政府牵头或是基层自发引入各种智能管理平台,引导居民以垃圾分类的表现“拼积分”,冲排名,换奖品;通过督导员或是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工监督垃圾分类……

除了“给甜头”,还要立法惩处。据了解,《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中就提出,拟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信用监管制度,违反者的相关信息将被纳入本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示实行信用监管。此前,厦门也提出将设立投诉监督平台,接受市民线上实拍举报违规行为。

“垃圾分类很好,但不是三两年就能做成的,希望这不是‘一阵风’。”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居民如是表示。日前,本报记者选取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工作试点进行采访体验,这些试点的不同做法和探索,或可以为基层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店铺集中的商业街 督导自律双管齐下

8月3日上午11点,湖里区海天商业街上,垃圾转运车缓缓行驶。

“倒垃圾啦!倒垃圾啦!”看到垃圾转运车停在门口,乔丹体育用品店的老板施其仁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提起垃圾桶往外走,边走还不忘出声吆喝,提醒邻居们。

施其仁说,其实,像他这样的非餐饮店铺,每天的垃圾量并不算多,“主要是一些茶叶渣和纸皮瓶子等,所以对我们来说,垃圾分类并不费事,就是要养成习惯”。

童碧云是乔丹体育隔壁天福茗茶的店长,她说,一开始自己也会分错,多亏了社区的“老徐”一遍遍地提醒她,甚至动手帮她二次分拣好垃圾。

店主们口中的“老徐”,正是湖里街道村里社区为商业街聘请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徐虽忆。每天,他都会戴上写着“垃圾分类督导员”的红袖章,拿上“湖里区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在商业街上来回走好几遍,挨家挨户宣传、查看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现在,海天商业街上90余家商铺的店员对他都十分熟悉了。

“抽查结果显示,商业街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已经达到85%了。”徐虽忆说。

事实上,除了专门的督导员,村里社区还有一支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桑榆守望督导队”,不定时对海天路商业街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巡查,协助社区形成日常监管。

“通过督导员专门督导确实是很有效的办法。”村里社区主任陈一梅说,为了不让督导员“走过场”,切实推动督导工作,社区每周还会组织一次垃圾分类督导会,聚集社区目前的17个督导员,汇报一周以来的巡查遇到的问题,协调解决。

一方面,通过宣传督导“约束”商家,另一方面,社区与海天路商家自治联盟携手,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垃圾分类宣传。

施其仁是海天路商家自治联盟的会长,垃圾分类工作伊始,他就在商家的微信群里呼吁:“这都是为了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啊,每一个商家不仅要做好店里的卫生,店门口也要管起来,提升了环境也就提升了顾客的体验感!”

施其仁告诉记者,商家自治联盟内部进行自查自纠,将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纳入了联盟每个月的内部评比中,现在联盟还策划成立“垃圾分类”公共基金,将用于奖励每月评比获得“优秀商家”的店家。

记者点评

宣传和督导被认为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位于垃圾分类工作链条前端的居民们“动起来”的最主要途径。但如何有效地让垃圾分类概念“入脑入心”,化为居民的行动自觉,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样本,都在探索各自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像海天商业街这样的对象,根本上还是要普及共建家园的理念,让家园提升成为商家们的共同追求。利用商家自治联盟的 自律和督导员实打实的监督,是海天商业街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的“秘诀”。

成熟的物业小区 软硬件一起上

走进海沧嵩屿街道海翔社区的铭仕花园小区,这里的环境颇令人眼前一亮:黄色的小区外墙崭新整齐,绿化完善,面积虽不大,但公共区域整洁,不见一丝乱扔的垃圾,标准的分类垃圾桶整齐放置在小区内,连垃圾桶都很干净。小区门口两旁宣传栏上,“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创优美社区环境”的宣传板也格外醒目;小区内部,“垃圾分类 举手之劳”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前几年小区进行了共同缔造,房前屋后的环境都提升了,今年4月份小区正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环境再上了一个档次。”小区60岁的居民伍华珍告诉记者,以前小区使用的是大号的蓝色圆形垃圾桶,垃圾混放,没有盖子,天气一热,气味熏人,要是有垃圾桶破了,馊水便会满地横流,引来蚊子苍蝇。

开展垃圾分类后,小区共投放了60多个标准分类垃圾桶,还有原来业主委员会的成员范和太担任督导员,在早晚居民出行的高峰时间段,他都会在垃圾桶边“站岗盯梢”,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垃圾。

“这样分类后整洁很多,苍蝇都很少见了,打扫起来都省力了。”小区保洁阿姨杨月香说。

据悉,小区引入了“厦门海沧垃圾分类”手机客户端平台,居民从物业处领走垃圾袋和专属二维码,投放垃圾时用手机扫描旁边宣传板上的二维码,积累积分。

“一袋垃圾计1分,每天最多可积2分,我会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抽检居民有没有准确投放垃圾,投对了的可以加2分,投错了要扣两分。”范和太告诉记者,居民可以通过积分兑换一些生活用品奖励,而客户端后台能够帮助追溯垃圾分类的参与率,9天未使用客户端的居民,会被列入黑名单,再领垃圾袋时会受影响。

“小区规模比较小,除了172户居民,还有一层临街72家店面,大部分是自住。”海翔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蓝芳介绍,请作为老居民和业委会成员的老范担任督导员,正好可以发挥小规模小区里的“熟人效应”,动员居民积极参与执行。

“有时候他看到垃圾被乱扔到地上,会调出小区监控,找到居民家里去劝说,甚至是带上那袋垃圾,当面教居民分类,也会一个个地教年纪大的居民使用手机客户端。”蓝芳说,多亏了老范的较真,真正有效地督导了居民的习惯养成,现在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近80%,投放的准确率也比较高。

而在海沧区绿苑新城小区,同样具有较完善的软硬件配套:这个居民户数达2700余户的大型小区从去年底就启动了垃圾分类宣传,目前,小区内共设置了22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点摆放超过10个分类垃圾桶以满足居民需要。小区内还设置了一个垃圾中转站,由专人对小区内集中起来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确保分类的准确性。

垃圾分类指导员丁艳说,目前小区共配备了11个督导员,早晚站岗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使用“厦门海沧垃圾分类”手机客户端积分,并开展入户宣传等工作。对于这样的大型小区来说,目前的督导员服务压力大,小区还组织了老党员队伍,协助开展工作。

“你这桶垃圾没有分类啊,不能这么投放。”8月3日下午,看到一个男性居民即将把一整桶混放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中,眼尖的督导员宋亚利赶紧叫停,“这些果皮茶叶渣要分出来放厨余垃圾桶,其他的倒入其他垃圾桶,现在都要求要分类投放了,下次要记得啊!”

“只能多监督,多劝说,最主要还是要靠居民自觉。”宋亚利如是说。

记者点评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经过前期各小区探索使用多种客户端平台后,海沧区统一推出了“厦门海沧垃圾分类”手机客户端平台,在十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统一配备使用。此外,配足配齐分类垃圾桶、督导员,使得像铭仕花园这样的小型私人物业小区和绿苑新城这样的大型小区,都有较成熟的软硬件配套。平台搭好了,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培养每个居民“从我做起”的意识。

以出租户为主的城中村 以激励来调动

8月4日晚上7点多,湖里区江头街道后埔社区的租户陈美玲提着2袋贴着二维码标签的垃圾袋下楼,在经过垃圾桶前的督导员检查并扫描二维码后,放到对应颜色的垃圾桶内。原来,陈美玲事先从“绿色钱包”智能取码机上领取了二维码贴纸,要扔垃圾的时候就将其贴到垃圾袋上。经督导员检查确认“正确分类”后,每袋垃圾可奖励50积分,并能直接兑换0.5元微信红包。“扔个垃圾,居然还能收到红包,‘绿色钱包’真是名副其实!”陈美玲有些喜出望外。

“绿色钱包”垃圾分类管理系统是7月19日才被投放到后埔社区的新设备。由江头街道和绿色钱包(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这套系统要做的事情很明确,就是促进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江头街道环卫所所长李启超说,“绿色钱包”系统还在探索尝试阶段,目前主要通过“利诱”的方式来打通这个环节。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并准确投放,每袋垃圾奖励的积分可直接兑换微信红包0.5元,一天能得红包的最多可达8袋。

后埔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村改居”城中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流动人口却高达7万多人。作为湖里区唯一一个“城中村”类型的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后埔社区承担着先行先试摸索“城中村”垃圾分类实效可行性经验的重任。

眼下,“扔垃圾,得红包”,正成为后埔社区当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策略,也被证实是效果不错的方式。仅设备投放当天,率先试点的三栋楼近200户租户参与率就高达80%。

“相比其他地方的积分兑换礼品,直接发红包更有‘诱惑力’,可以快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后埔社区居委会主任陈自权说,一袋0.5元看起来不大,但一天8袋就4元,一个月也有百来元,对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有不小的吸引力。

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村改居”的原住民,还是对外来租户,给他们算好垃圾分类的“实在好处”,要远比跟他们讲一些大道理来得有效。因此,自4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他们的宣传策略就是帮居民算账本,“对本地居民来说,把环境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房租收入会跟着提高,邻里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不过,“绿色钱包”本质上还是一个大数据平台。通过居民手机绑定以及扫描贴在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可根据数据可以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统计及追溯。“垃圾袋哪家扔的,扔对的可以得到红包,扔不对的,我们就可以上门进行指导。”督导员曾根茂说。

除了融入“互联网+”“利诱”等手段,后埔社区还针对“村改居”社区既有特点创新思维,从房东、二房东入手进行宣传,再由房东带动、监督租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为督导员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支持。

如今,“房东责任制”在后埔社区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随着“绿色钱包”等辅助方式引入后埔社区,“房东责任制”也将在总结成功经验之后推广到整个社区。未来,还将通过设立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营造整体氛围,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最难解决的就是居民的意识观念,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引导。”陈自权说,社区就曾根据基层实际了解到的情况,向政府部门建议将垃圾分类工作跟就学积分政策、个人信用等挂钩,“这肯定能成为市民或者租户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源,久而久之,居民垃圾分类就能习惯成自然”。

记者点评

无论是积分奖励,还是兑换红包,都涉及一个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目前,很多地方积分奖励的礼品是靠财政投入,“绿色钱包”的红包则是平台公司 自己出的,未来或许也需要财政投入。

无论哪种方式,如果纯靠财政投入,都被认为很难持久。“绿色钱包”有关负责人认为,未来可从系统平台广告所得中抽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回报”,也可通过顶层设计,盘活商家、公交等城市资源,积分可得到加盟商家优惠、免费乘坐公交车等,让“利诱”功能持续发挥作用,又不增添财政负担。

特写

跟人“较真”的志愿者阿姨

“他不听没关系,我下次继续讲,多讲几次就习惯了,肯定也会改变。”8月4日,再次“碰钉子”后,73岁的陈凤娇如此安慰自己。当天,她再次面带笑容上前“督导”一个多次分错垃圾的年轻人,不想对方理都不理她,扭头就走开了。她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碰钉子了。

陈凤娇是湖里街道兴华社区守望互助队的志愿者,也是兴华社区兴湖花园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认识陈凤娇的人都说,自从当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后,她不仅整天“碎碎念”,还爱跟人“较真”。

“没放对就一直讲,较真才有效果嘛!”陈凤娇对此不以为然,“垃圾分类好了,不仅环境美了,对净化土壤、水质都有好处”。

曾经,一位年轻人将一整袋过期面包扔进了厨余垃圾桶里。“你这样分类是不对的。”陈凤娇阻止他,“面包放到厨余垃圾桶没错,但包装袋要放到其他垃圾桶里”。

当时,这个年轻人并不理解,包括几个在场的保洁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也认为年轻人没错。为此,陈凤娇特地找居委会工作人员求证,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满心欢喜的她赶紧把正确的做法告诉大家。“最容易弄混的就是厨余垃圾,擦嘴的纸巾、食品包装袋经常被当作厨余垃圾。”她说。

陈凤娇坦承自己刚开始督导垃圾分类时也闹过笑话。有一次,保洁员打扫完地上的垃圾,正准备把畚斗里带有烟蒂的垃圾倒进其他垃圾桶里。“你这样倒垃圾错了!烟是有害的垃圾,不能放在其他垃圾桶!”正当保洁员准备另外分类投放垃圾,陈凤娇想想有些不放心,翻开随身带着的宣传材料,发现烟蒂确实属于其他垃圾,她赶紧向保洁员道歉,承认是自己“学习不到位”。

不少住户被陈凤娇的执着感动了,慢慢尝试垃圾分类,结果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还有的住户看到陈凤娇当场用手直接分拣垃圾,觉得不好意思,第二次就自己做好垃圾分类了。“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会改变的。”陈凤娇笑了笑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