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宗琴 崔易 通讯员陈聪颖)8月4日,喜迎金砖厦门会晤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一座城·一个人———嘉庚精神·厦门故事”系列主题活动之《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对话在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演播厅举办。
“一座城·一个人———嘉庚精神·厦门故事”系列主题活动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指导,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校委会和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
此次对话邀请了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毅明,中国作协会员、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水涌,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集美校友总会会长陈呈,通过“我心中的陈嘉庚”“嘉庚的教育蓝图”“嘉庚的卓越远见”三个篇章,解读陈嘉庚与厦门发展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话从开国大典画面聊起,通过5部不同时期的短片,深度解读了嘉庚先生如何从南洋经商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为独一无二的华侨政治领袖;在厦门创办南中国教育小镇的艰辛及其创办的航海学校对厦门、对中国航海发展的重要意义;嘉庚先生卓越的远见对厦门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三方面内容。
此外,现场还邀请到了95岁的归国华侨、抗战老兵林大章。“当时,我的父亲积极响应嘉庚先生的号召,把我们三兄弟送回国参加抗战。”林大章说,嘉庚先生在海外号召华侨回国抗日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华侨。
除了现场200多名观众参与外,活动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现场情况传递给全市、全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侨。
据介绍,“一座城·一个人———嘉庚精神·厦门故事”系列主题活动将延续至10月,活动包括“五个一”,即出版一本图书、举行一场对话、组织一次快闪表演、推出一辑特刊、举办一场展览。活动以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为线索,讲述他与厦门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深入阐释嘉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让世界更加了解厦门,进一步提升厦门、集美的城市影响力和文化魅力,提振文化自信。
声音
陈毅明:小时候就听过陈嘉庚
对话从一张开国大典的照片讲起,陈毅明一眼就认出了陈嘉庚。
“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报纸上看过陈嘉庚的名字,到集美读书,第一次听到同学叫‘校主’时,才真正明白‘校主’就是嘉庚先生。”陈毅明说,她第一次见到陈嘉庚时,大概是17岁,她在集美读书,由于家里贫穷,嘉庚先生办的学校不仅不收学费,每个月还给2块钱的生活补助。
陈毅明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我心目中的陈嘉庚》。她说,其实早在1949年1月20日,毛主席就给嘉庚先生发了一份电报,请他北上商讨政府、政协成立的事,可以说是参与了建国的过程。
陈呈:嘉庚力主开拓海洋
“ 陈嘉庚认为,国家之富强,全在国民,国民的发展全在教育。在筹备办学之初,嘉庚先生就考虑到未来要发展什么,就办什么学校。”陈呈说,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办职业学校,陈嘉庚注重水产、农学的发展,于是办了农科学校。
21世纪,中国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大战略,厦门也铺开了发展海洋的宏伟蓝图。陈嘉庚痛感百年前海权的丧失,力主“开拓海洋挽回海权”。1920年,陈嘉庚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培养了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为中国海洋人才的培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水涌:嘉庚办学遇困难不放弃
“厦门高等教育的基础是陈嘉庚奠定的,但在厦门大学办学之初,却遇到很大的困难。”朱水涌说,陈嘉庚提出教育乃兴学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于是他想在厦门办一所大学。
陈嘉庚就给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表达想法。“厦门大学不宜速办。”朱水涌说,当时蔡元培只回复了这句话,陈嘉庚听后坚决回复:“当此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候,厦门大学岂能不办。”
于是,陈嘉庚在不被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开始筹备厦门大学的4个五年计划。如今,厦门大学已成为著名高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