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翔安好所在 文明新风采> 风采展播 > 正文

翔安区级非遗传承人郭建居开课 免费教学答嘴鼓

2017-07-27 12:23:51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夏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郭建居(右)在演出中。

■郭建居放弃暑假休息的时间,为孩子们义务讲课,传授答嘴鼓技艺。

■孩子们跟着郭建居学答嘴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这些年来,郭建居(左)活跃在翔安各大舞台上,给居民带去不少欢笑。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戴舒静 颜梅丽 通讯员 杨保卫 谢跃辉)对于老师来说,暑假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可翔安区新店中学教师郭建居却比平时更忙。作为翔安区级非遗传承人,他选择在假期里开课,免费为孩子传授答嘴鼓“绝学”,希望能把答嘴鼓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上周六上午,记者走进新店镇文化中心时,郭建居正在认真教授32个孩子练习答嘴鼓。除了带大家一起诵读,他还安排孩子们上台一对一练习。遇到孩子们卡顿或表演过于僵硬时,他都耐心提醒和点拨。“答嘴鼓是一门说话的艺术,你要会说,首先要背熟,所以你们在家不能偷懒,要经常练习和背诵。”郭建居详细地给孩子们讲解答嘴鼓的要领,并督促他们用心学习,争取烂熟于胸,张口就来。

据了解,这32个孩子不仅有来自新店的,还有来自马巷、新圩的,年龄最大的有12岁,最小的只有4岁。他们的父母认可郭建居这张“名嘴”,在暑假不辞辛苦地把孩子带过来学。“郭老师不仅教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闽南话,还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胆量。”一名学生家长说,她和郭建居都是后村人,对郭建居在答嘴鼓方面的才华更清楚,“我们后村这十几年来的春节晚会都是他主持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她说,得知郭建居暑期开班,义务教孩子们答嘴鼓后,她马上帮自己的孩子报名。

“本来报名的人非常多,但我怕学生人数太多,会影响教学质量,就婉拒了一些人。”郭建居说,这是他第一次开班,首期将开8节课,课程贯穿整个暑假。如果这一期开得成功,家长和孩子的反响好,他会再考虑适时增加课程,让喜爱答嘴鼓的孩子们都能来。“我希望通过我个人的一点努力,让答嘴鼓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下去。”

【人物特写】

中学数学老师 爱好“耍嘴皮”

如果郭建居没有透露自己的职业,很多人会以为他从事的是文艺工作,因为这几年来,他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翔安,乃至我市的各大舞台上。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新店中学的数学老师。

不过,这位“爱耍嘴皮”的数学老师并没有顾此失彼。他不仅在三尺讲台上,把不爱数学、害怕数学的学生逗得爱上数学,班级数学成绩经常在年段名列前茅,而且在民间舞台上,也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甚至被称作是中老年妇女的“梦中情人”。

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答嘴鼓,编出许多朗朗上口的民谣

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一位数学老师能把闽南特色的“脱口秀”表演得这么精彩?郭建居把秘诀归结为“我对它非常感兴趣”。

郭建居的父亲是答嘴鼓高手,因此他从小在耳濡目染中长大。“每次我父亲开口说话,就能把身边的人逗得哈哈大笑。”郭建居笑着说,以前一些讨海村民经常因为听他父亲的笑话入迷,导致走过了头。每次村里有喜宴,很多人也都喜欢坐在他父亲边上,听他说笑话。

郭建居说,小时候他不懂事,看父亲一说话人家就笑,以为是别人因为他家穷嘲笑他,他一度对父亲很生气,认为他总是说那么多话,让别人笑话。后来,他慢慢懂事了,才知道父亲是值得敬佩的人。

受到父亲的影响,郭建居也爱上了这门“说话的艺术”,并开始跟父亲学说答嘴鼓。他说,虽然自己的水平不如父亲,不能张口就来、句句押韵,但他融入很多流行的内容,编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紧扣生活的民谣。

曾出书收录作品

数千本都被抢光

除了会说,郭建居还很会写。前年底,郭建居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咱厝的好声音》,收录了他创作的190多件答嘴鼓作品。这是他从他的500多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包括鼓励孩子认真读书、崇德向善,劝解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推崇夫妻恩爱、婆媳相互关爱等,十分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我希望能创作更多作品,让更多市民喜欢。”郭建居说,翔安区委宣传部帮他出版了5000本书,送给新店中学、后村小学和翔安第一实验小学。因为太受欢迎,后来又追加出版了1000本。“希望传统的优秀闽南文化,能陪伴翔安的孩子们一路成长。”

如今,郭建居正在酝酿出第二本书,内容也将走出闽南,从更广阔的国内、国际领域取材,让答嘴鼓更加与时俱进,被更多人接受,更有利于闽南文化传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