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杂乱的碰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雕花板的空调格栅,美观又大方。
以往低垂的电线不见了,居民走在路上更加安全放心了。
在厦门市湖里区吕岭路江头街道路段,这些变化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东南网7月25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邹玒 通讯员 杨庆山)“看着就心情好。”一位居民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居民的心声。
而记者走进这里,了解到,在“两违”治理以及立面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小故事,伴随着改变越发值得一说。
变脸
吕岭路的税务宿舍楼是江头社区最早进行立面改造的建筑,也是江头社区整改的样板和试点,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以前楼顶是有建有私人小厨房的,现在拆了,大家晒衣服都方便多了。”家住6楼的林伟泽说,原先税务宿舍楼的违建比较多,经过整改以后,不仅环境更美观了,而且居民活动空间也变大了,一举多得,居民们也满心欢喜。
但一开始,大家可不这么想,尤其是顶层的住户。一对来自东北的老夫妻,在社区一开始入户的时候,坚决反对。这对老夫妻住在楼顶,之前购房时房东就将屋顶的小屋算在赠送范围内,老人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地盘。
一次次地被关在门外,负责的江头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胜珠就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隔着门和老人讲政策、讲修缮的方案、讲改造的益处。讲了几次后,王胜珠突然发现,老人堆放在顶楼的杂物不见了,地面也清扫得干干净净。再一回头敲门,面对的就是老人笑盈盈的脸。
“其实这两位老人也都讲道理,说清楚了,他们都很支持。”王胜珠对老人的“变脸”感触颇深,这一次次的沟通,让她和老人以及更多居民成了朋友,这也是工作的额外收获。
居民“变脸”的故事还有很多。上周,路过华联综合楼,吕岭社区工作人员卢静下意识地抬头看一眼这个半年内她最经常来的地方。楼上有居民在阳台,与卢静的目光对上,没一会儿,楼道里就传来脚步声:“小卢,有什么事情要帮忙?”
现在,卢静和小区的居民们都格外熟悉,在华联综合楼刚落架的那几天,卢静生病了没去小区,就有居民到社区询问,而这友好的关系,也是建立在卢静一次次的入户走访上。
刷脸
“老李,你帮我下!”在“两违”拆迁以及立面改造过程中,有不少后埔社区的居民一开始同意了,但得知要拆除自己的违建,反而不同意了。在后埔社区说话颇有威望的李庆贺就变成了“说客”,后埔社区工作人员、施工单位等,都希望他能帮着说几句话。
李庆贺的家就位于未来吕岭路地铁站口,这一次,他们家也在里面改造的范围内。李庆贺的家有六层楼,一家十口人住在这里,此外还有店面和房间出租。
一听说改造,租户们可都坐不住了,纷纷前来找李庆贺要个说法。
“我能有什么说法?”李庆贺说,了解了改造方案后,他更多地是想支持,“一来让这个街道变得更好看,二来自己也能受益”。
就这样,李庆贺第一个在楼顶拆除了自己的铁皮屋,这原本是用于隔热的,一到夏天,在顶楼的租户就会热得受不了。于是,老李自己花钱,在顶楼种上草皮,“隔热的效果一样不差”。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说服迟疑或有反对意见的居民,李庆贺可算是“屡战屡胜”。平时和施工单位的工人在闲暇之余喝茶话仙。“我总是和他们说,希望他们能将这些工作做好。”李庆贺说,大家都是后埔社区的“原住民”,“我和他们博感情”。而这一切,其他居民也看在眼里,也就更加支持工作了。
换脸
崭新的窗户、齐整的空调格栅,色泽明快的墙面……这就是后埔综合楼现在的样子。
和原来的楼相比,这样的“换脸”可让居民们开心不已。但是之前,不让搭架、不让改造的大有人在。
让“换脸”顺利进行,这背后的付出可不少。
“阿姨,您别担心,问题我们会给您处理好的。”4月的一天,中建大闽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吕岭路段建设的负责人欧国春接到了后埔综合楼一位居民的电话。此前,老人不让搭建,怕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是大家共同努力做工作,才说通了老人。
这电话是晚上9点多接到的,立面改造到老人家的时候,材料缺了,老人的心又动摇了。欧国春连夜去调取材料,第二天一早,就为老人安装好,这才让她的心放了下来。
后埔综合楼年代久远,在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很多。江头社区居委会书记张嘉宾每一次在沟通协调会上都要说的一件事,就是希望施工单位能将工程圆满完成,“做通居民工作,靠的是平时我们社区工作的点滴换来的信用,你们可不能辜负”。
于是,代建、施工、设计、监理方主动把联系电话留给居民,一旦有问题,居民就可以马上联系负责人。
“每次气割、电焊等都会事先和居民沟通,以免影响到正常休息,有刷涂料我们也会事先提醒居民关窗。”欧国春说,施工的时候他们也很注重细节,整改过程中线路、空调等都有仔细处理,有住户有个性化要求,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设计方案。
“换脸”能顺利地进行也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对他们来说,手机就没有能关机的时候。“遇到问题,我们就马上积极协助解决,无论多迟。”张嘉宾说,保质保量、随叫随到,“社区的工作做得怎样,居民的配合程度就有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