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市百年足球的延续:传承与新崇尚

2017-07-18 09:34:59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人民体育场(旧时称“番仔球埔”)以前是专供外国人运动的场所,如今依然吸引着各地足球爱好者前来

东南网7月1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每逢周末,在鼓浪屿人民体育场的绿茵坪上,总有一场有趣的足球对决上演:一边是鬓生华发,却依然装束整齐,精神矍铄的“英华元老队”成员,一边是青春焕发、浑身是劲的二中少年足球队。裁判吹下哨声,老少队员在球场上忘情追逐奔跑,尽情燃烧对足球的激情……

这童颜与鹤发交融的一幕,不仅是鼓浪屿上一道引人侧目的风景线,更是鼓浪屿足球前世今生的别样交汇,娓娓诉说着岛上百年足球的代代传承。

鼓浪屿的体育与音乐文化被认为是这颗海上明珠令人醉心的“软实力”,而说起鼓浪屿上的体育文化,不得不说的就是这颗黑白相间的小球。

“从前,我们在体育场里踢,在岛上的大街小巷里踢,踢足球是一项非常时髦的运动。”从鼓浪屿走出来的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如今是“英华元老队”的一名队员,在他看来,足球是鼓浪屿人根植在血液中的运动因子——

鼓浪屿的足球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是年2月,英国传教士山雅各在鼓浪屿创办英华书院,把足球带到厦门,不久“英华足球队”便成立了。英华中学成为我国最早开展现代足球运动的学校之一。

“每逢有外国船只靠岸,船员们都会找英华足球队在番仔球埔,也就是现在的鼓浪屿人民体育场上比赛切磋。”厦门二中校长吴启建说。有记载“但凡举行足球比赛时,岛上居民时常团聚观看,称之为‘脚球’比赛,此后足球运动之风在岛上日盛,影响波及厦门内外,足球事业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备受瞩目。”

英华元老队与英华足球队少年同场比赛。 (资料图片)

百年前的鼓浪屿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一批“球迷”,番仔球埔则是厦门目前仅存的最早的足球场。岛上的足球风气日盛,漫漫历史上,更是曾留下许多辉煌时刻和动人的故事。

英华书院是如今厦门二中的前身之一,足球文化一脉相承,在厦门二中的展览厅里,征战各地收获的奖杯和自英华足球队时期开始搜集的老照片充满了参观者的视线——

“比如抗日英雄陈镇和,他在鼓浪屿上读书时,酷爱足球,在绿茵场上年少成名,”指着珍贵的黑白照片,吴启建介绍道,陈镇和曾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十届远东运动会,并两次获得冠军。1936年8月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陈镇和作为中国足球队左前锋和另一位厦门籍球员徐亚辉一同参赛,这也是中国足球队首次参加奥运比赛。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镇和毅然投身抗日,后在执行任务时驾驶战机牺牲。

吴启建感叹,陈镇和在球场上、在民族大义前的一马当先,何尝不是闪耀着足球运动精神的不屈不挠,足球人的铮铮风骨,这也成为二中所崇尚的精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华足球队一直是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足球传统强队,球队“征战”全国和东南亚,蜚声海内外。球队中不但涌现出大量足球人才,还培养了诸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卓仁禧、中国工程院院士洪伯潜等一批各领域优秀人才。

2008年3月,厦门市体育局、教育局、鼓浪屿管委会等部门合力举办了纪念厦门(鼓浪屿)现代足球运动开展110周年系列足球赛,来自全国的110多支球队聚集在二中,足球赛跨度8个月,盛况空前。

尽管鼓浪屿上人来人往,变迁不断,足球却始终在鼓浪屿传递着,为人所热衷。如今,自鼓浪屿开踢的足球不仅在岛上重现外国人和中国人角逐的场景,还在全市校园中普及,厦门二中更把足球“踢向世界”。

“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活动,班班有球赛。”吴启建介绍道。7月5日,在德国曼海姆举办的第五届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上,厦门二中U16足球队是中国唯一进入四强的队伍。今年的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决赛上,厦门二中足球队包揽初中组、高中组冠军,代表福建省角逐全国校园足球联赛。

“1980年以来,厦门二中足球队32次获得厦门市足球赛冠军,1992年恢复省赛以来19次获得省中学生足球赛冠军, 2015年,厦门二中高中队历史性地在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夺得亚军,去年初中队摘得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亚军……”诸多荣誉在顽强拼搏中获得,吴启建说,这是传承百年足球的文脉,也是以“足球文化”打造“自强不息,合作进取”的校园精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