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翔安区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 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共享发展

2017-07-12 10:25:49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用奔跑的姿态

推进城市品质提升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3.5公里长的翔安大道也亮堂了起来——这条全省最宽的城市主干道,犹如一条在黑夜中散发亮光的彩带,把翔安隧道与沈海高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是沿线在原有照明的基础上,按照低碳、环保、素雅的要求,对道路夜间景观进行的又一次提升和完善。

然而,把时间推前至去年9月中旬,这里可是另一番模样:全线绿化带上树木倒伏,地上污水横流,交通几乎陷入瘫痪——“莫兰蒂”台风给翔安大道带来了一次“毁灭性”打击。

今天,我们把这两个场景进行对比,看到的不仅是翔安大道的动人嬗变,更重要的是翔安区近期在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共享发展方面的生动缩影。

去年9月15日凌晨,“莫兰蒂”正面登陆翔安,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地区的最强台风。风力之大、暴雨之猛、灾情之重令人难以想象。

然而,此后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另外几个振奋人心的消息:9月15日,全区主干道及区属管养道路全线贯通;19日,46条公交线路全部恢复开通;19日,全面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清理转运;20日,188所因灾受损的学校恢复正常上课;21日,119个村居全部恢复正常供水;22日,全区8.5万株树木全部扶正回种;23日,全区119个村居全部恢复通电。

所有这些,都定格了翔安区在抗御“莫兰蒂”中不曾改变的“奔跑”姿态。为了城市品质的提升,为了广大老百姓的福祉,他们除了“快”,别无选择。

翔安向前“冲”的脚步,没有丝毫停歇。尤其是今年以来,翔安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厦门会晤筹备为契机,一手抓文明创建软件提升,一手抓灾后重建硬件改善,持续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

以文明创建或灾后重建为主题的动员会、现场会,近一年来在翔安区频频召开,记者在现场观察,这些会开得都不轻松。“压实责任”“倒排计划”等,都是会上出现最多的关键词。

似乎背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这里的党员干部丝毫不敢懈怠。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共享发展,他们必须快!快!快!

胜利冲向终点线,一场新的赛跑又在前方。

按照低碳、环保、素雅的要求,翔安区的夜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翔安区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空气质量连续数个月位居全市前列

志愿服务在翔安区蔚然成风

翔安区开展绿化美化提升工程

绿意盎然的九溪流域

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在翔安崛起

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共享发展,翔安区不仅全力深化志愿服务,擦亮文明创建的闪亮品牌,而且通过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整治“两违”、小流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切实改善城区环境,实现城区主次干道、公园、景点等全新蜕变,百姓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深化志愿服务 擦亮文明创建品牌

熙熙攘攘的马巷镇老街,商铺林立。昨天上午,外来务工人员小吴并没有太多心思逛街,他径直走向一个挂有显眼的“民生志愿驿站”标志的店铺——在那里,他通过一则公开的招聘信息,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如今,遍布翔安的52个“民生志愿驿站”,已成为该区全方位铺开的“精准”志愿服务的又一个亮眼标签。当群众需要查看招聘培训信息、了解政府福利政策、借阅图书、困难求助等,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它。

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共享发展,翔安区把一个重要着力点,放在全力深化志愿服务上。一手抓文明创建软件提升,一手抓灾后重建硬件改善,成为今年以来该区纷繁复杂的厦门会晤各项筹备工作中最清晰的两条主线。

“大干180天,文明再提升”的豪情,不仅仅写在标语上,而且融入广大普通老百姓的行动中。小嶝、吕塘、何厝、莲塘、云头等18个文明村居示范点,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

截至目前,翔安全区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39369名,这一庞大的数字,实际上从另一个层面,标示着翔安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化与常态化。而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也逐渐被外界所熟知——这个常年开展就业、助学、环保、应急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正在全力擦亮翔安区文明创建的闪亮品牌。

改善城区环境 提升百姓获得感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这一持续出现在翔安的美丽景观,背后无疑是这里令外人羡慕的空气质量。今年,翔安区连续数个月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这与该区大力推进的环境综合治理不无关联。

大范围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在去年“莫兰蒂”侵袭之后,就被摆上日程。目前,翔安区已完成翔安大道、东坑路等城区中心道路灾后重建提升,翔安大道夜景工程已全线亮灯,刘五店码头至澳头码头海岸线6个片区的夜景工程也先后亮了起来。

一项项专项行动悄然铺开。今年以来,翔安区已拆除“两违”56.4万平方米、违规广告1.8万平方米,取缔露天和夜间烧烤453个,马巷镇舫星社区区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线投入运行。

洗砂场、机砖厂、黑臭水体和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曾被公认为影响翔安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四块“硬骨头”。如今,辖区沿海46家砂场全部停产,全区26家机砖厂的36根烟囱全部拆除,浯溪黑臭水体沿线污水收集项目全部动工,马巷镇桐梓社区废品经营户全部停产并签订拆迁协议——这四个“全部”的背后,正是翔安区“啃骨头”的决心和能力。

美好的生活环境,还包括老百姓内心的那份安全感。而“平安翔安”建设,就与之紧紧相连。今年以来,全区刑案破案率提升33.3%,其中“八类案件”破案率提升57.2%,实现了刑案、“八类案件”立、破数“两降两升”的目标。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翔安区的这一系列努力,体现在不久前出炉的一项数据上——今年1月至5月,翔安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财政收入、利用外资、居民收入增幅等6项指标全都位居全市第一。

一项又一项举措,无一例外地维系着翔安区城市品质的提升;一次又一次努力,同样无一例外地指向了老百姓获得感的提升。

【特写】

荣杰园水果观光园:

风雨后的“新生”

宋志平在水果观光园内

一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点缀在绿莹莹的枝叶上。昨天一大早,荣杰园水果观光园的董事长宋志平和他的员工们就来到果园采摘新鲜的水果。

100多亩的台湾水果园,不仅有日渐浓郁的水果香味,而且把一幅温馨的丰收画面,呈现给纷至沓来的客人。宋志平乐呵呵地说,现在每逢周末,会有四五百名游人光顾他的果园。

这一点,是宋志平在去年“莫兰蒂”台风袭来时的狂风暴雨中,所万万不曾想到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宋志平坦言,他自己在台风频现的台湾,都没有经历过17级风力。在那一刻,他更多的是绝望——刚刚开业的水果观光园完了!

果树几乎全部倒伏,园内的基础设施也基本上被摧毁。宋志平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省、市、区各级领导来了,志愿者们也来了。

那一个个与台风抗争的日日夜夜,永远镌刻在宋志平的记忆里。其实,最让他感动的还是那些志愿者——在自己家中同样受灾的情况下,他们把援手伸向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去年10月1日,荣杰园水果观光园重新开园;去年年底,园内果蔬恢复到台风侵袭前的水平;现在,不仅所有水果都实现了量产,而且整个园区的基础设施更完善了。宋志平说,这些都是他从未想到过的“奇迹”。

潺潺流过的莲溪畔,多种果蔬同时进入丰收季,让荣杰园水果观光园变得更加色彩斑斓。这里俨然成了如今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和游客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透过几个月来这一果园的蜕变,人们同样可以看到整个翔安区在灾后重建、提升城市品质方面迈出的不辍步伐。

对于现在荣杰园水果观光园更加红火的原因,宋志平分析的视角似乎更加宽广。他说,这个果园的美,离不开周边九溪流域的整治以及翔安区大力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此外,翔安区正紧锣密鼓地实施特色小镇建设,也把包括荣杰园水果观光园在内的都市型休闲农业的发展推向了重要地位。

现在,一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金字招牌,被挂在荣杰园水果观光园接待大棚下的醒目位置。在宋志平看来,它折射出的不仅是政府对自己的扶持,更是对自己的鞭策。

台风过后,满目疮痍。然而,在短短时间内,荣杰园水果观光园便在翔安的青山碧水间勾画出了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宋志平说,他的果园是这样,近一年来不断提升品质、推动共享发展的翔安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亮点】

构筑文明校园

翔安区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举办“助力‘厦门会晤’,做文明有礼小东道主”、“把文明礼仪带回家”等系列活动,开展“文明小义工”、“家长义工队”等志愿行动,建立了全市首家“小小志愿者”培训基地。

城区环境优化

翔安区立足城区管理再提升,全力打造优美整洁的城区环境,完成“三线四片”道路绿化景观全面提升,通过“换装护肤”,实现城区主次干道、公园、景点等全新蜕变。

推动就业增收

翔安区探索人均15平方米农村集体发展用地开发模式,推进马巷同美公寓建设,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同时,与特房集团、象屿集团合作建设大帽山、香山休闲农业项目,拓宽农渔民增收渠道;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十大“造血”项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提升公共服务

翔安区主动对接全市名校出岛战略,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翔安教育集团,推动33个中小学、幼儿园基建项目建设;扶持市第五医院做大做强,创建翔安模式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提升基层文体设施;加强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和临时救助,发挥社会政策托底功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