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彩绘图案细节图。 晨报记者连续3个多月跟拍厦门第一艘观赏性王船建造,记录下从雕刻到彩绘的珍贵过程。 海西晨报讯(记者 王晓萍 实习生 王晓萍 本版图片晨报记者 唐光峰)朱红为底,船头雄狮屹立,船尾祥龙腾飞,时而松柏挺立,时而乘鹤闲游。 今年3月起,记者跟踪、拍摄王船建造全程,留下宝贵资料。近日,记者再次探访厦门第一艘观赏性王船,记录下它诞生的每一个瞬间。 据了解,为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厦港龙珠殿邀请“送王船”造船传承人钟庆丰、厦港龙珠殿传承人阮和国等能工巧匠,在沙坡尾58号场地建造这艘王船,完工后将在沙坡尾建立“送王船”展示馆,将这艘王船永久展示给市民和游客。 目前,观赏王船已经完成所有彩绘内容,将择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官厅”巨龙腾飞规格高 船身长10.58米,宽2米多,立起桅杆,高度将达7米多。拥有约60年造王船经验的钟庆丰老师傅主斧建造这艘观赏王船。他坦言,这艘王船是在他手中诞生的最大的一艘王船,仅木工和雕刻,就需要花费两三个月时间,王船的彩绘部分也花费了几个月时间。 左翠竹、右青松,王船上一座袖珍型的“官厅”格外引人注意。两根龙柱虽不及真实建筑的宏伟,但其精细程度仍令人咂舌。屋檐上两条欲向天腾飞的巨龙,栩栩如生。 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厦港民俗文化传习中心专家黄锡源表示,在古代寺庙、官府建筑中,带有“龙”元素属于高规格制式,一般小宫小庙不能“越级”。 除了“官厅”有制式讲究,王船当中还藏着不少秘密。 在船身的一边,一道宽度不到1米的水仙门是闸口,作为登船、上岸的出入口。水仙门前后分布着7个枪孔,称之为“前三后四”,一艘王船总共有14个枪孔。 船体内部,50余根肋骨连接着每一片木板,每一根肋骨中间都被削去一部分,呈弧状。“肋骨削去一部分,一方面是为了减少部分重量,降低船体自重,保证船的载重体积、容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美观。”黄锡源解释,这非常考验造王船师傅的功力,如果弧状过大,肋骨的承受能力降低,易导致折断,弧状过小则会占据船舱载重容量。 |
相关阅读:
- [ 03-15]厦门王船守护两国风调雨顺 中马联合申报非遗
- [ 11-28]十万民众昨日在厦门市同安吕厝社区“送王船”
- [ 11-28]10万民众厦门同安“送王船” 中马将联手申报“非遗”
- [ 11-27]厦门:吕厝村最大“王船” 十万民众凌晨来相送
- [ 11-27]厦门举行送王船民俗活动 数万民众参与场面壮观
- [ 11-26]明年到沙坡尾观赏“送王船” 预计四个多月后完工
- [ 05-20]这周日到翔安后村参加"翔安后村灯篙王船文化节"
- [ 05-20]周日到翔安后村“送王船” 邀市民前往游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