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沈威)殿前街道翔鹭花城三期一处边角地上,建起了一座“藏宝屋”。小区居民们时不时来到这里,探寻屋内的宝物。
原来,这是殿前街道针对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内设置的“绿生活低碳屋”。精美的手工艺品、环保酵素、手工皂,这些从废弃垃圾变废为宝而来的宝物,就珍藏在此。
准确垃圾分类
能从“藏宝屋”换宝藏
怎样才能得到“藏宝屋”里的宝物?很简单。居民只要定时准确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可以在积分卡上获得一个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就可以来换置这里面的宝物。
这里面有用“滤料包”洗净制成的防辐射围裙,也有用纸皮等制成的环保购物袋。里面的一瓶瓶褐色液体,是用餐前厨余垃圾发酵而成的环保酵素,用来洗地板洗碗好用又环保,还能制成环保手工皂。平日里的剩菜剩饭,居民们还做成堆肥,作为小区、居民家中花草树木的有机肥料。
这一件件由垃圾变废为宝制成的小物品,都是由殿前街道的“绿翔妈妈”们制成的。“绿翔妈妈”成员林丽芳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爱上了垃圾变废为宝这项行动。“家中孩子和丈夫从刚开始的垃圾分不清楚,到现在能够准确投放。”这样的改变,让她也觉得惊喜。
殿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绿生活低碳屋”将成为小区垃圾分类的阵地,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走进来,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
分析居民兴趣
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
在小木屋开张的当天,殿前街道还组织社区居民们一起,在上海“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一块块酵素手工皂。
能将原本丢弃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居家洁净的好帮手,不少居民都觉得很神奇。而这样的垃圾变废为宝活动,在殿前街道各个社区不断开展。
这是殿前街道开展垃圾分类以来,从居民的兴趣点着手,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总结出的一套经验办法。“垃圾分类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必须从大家感兴趣的身边小事着手,才能让大伙儿从心里接受这项工作。”殿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殿前街道已经在各社区组建了以居委会主任、分管领导、网格员、业委会主任、物业主任等组成的生活垃圾分类组织队伍,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也确保能全方位从居民感兴趣的小事着手,切实让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里顺利开展。
总结试点经验
取长补短全面推广
经过三个月来的垃圾分类工作,殿前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翔鹭花城三期通过变废为宝这样的可回收垃圾再生行动,日均垃圾从8000斤减少到5000斤,实现了垃圾减量,街道机关大楼垃圾分类率达到95%。当小区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满了,小区物业就利用原有的垃圾转运车清运到附近的清洁楼,成功实现垃圾不过夜。
利用前期5个试点单位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殿前街道让各个社区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各个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多个社区结合党建、文体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宣传,用居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