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志愿者借助人体模型学习心肺复苏技能
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最佳抢救时间仅4-6分钟。可受制于种种因素,医疗力量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若此时有人伸出援手,将会有更多生命得到挽救。
昨日,“凤凰花”院前急救志愿者联合培训启动会在仙岳医院举行,首批48名来自厦门卫生计生系统的志愿者接受培训。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借助人体模型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和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等技术。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单独处理紧急状况及如何与他人共同开展急救。据了解,首批志愿者完成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有效期两年、全球通用的公众急救证书。
目前,全市已有19家卫生计生单位,共836名医务人员报名参与“凤凰花”院前急救志愿者培训。而一款集志愿者管理、地理位置确定、发送救助信息、志愿服务调派等功能的APP系统,也已基本构建完成。
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吴启锋介绍,志愿培训服务关键是要提高院前急救技能,一旦有意外发生,志愿者能为120急救人员到达前争取时间,填补医疗空窗期。“出现重大灾害事故时,急救车到不了周边,如果能把现场一些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员调动起来,一定会是很好的辅助力量。”吴启锋说,今后将构建“现场急救-120急救-急诊科急救-ICU急救”无缝衔接的急救链,搭建一条接力救治的绿色生命通道。
现场,市医疗急救中心被授予了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基地的牌匾。市医疗急救中心将与第一医院、厦大医学院和厦门医学院,共同承担厦门“凤凰花”院前急救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据了解,“凤凰花”院前急救志愿者还将在全市各项重大活动的医疗志愿服务中展现风采,并将参与各类抢险医疗救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