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环保专家共话“循环” 两岸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厦举行

2017-06-22 11: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两岸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厦门海悦山庄举行

东南网6月22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刘玮)今天上午,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台湾财团法人中技社共同主办的“2017两岸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厦门海悦山庄举行。据了解,自海峡论坛创办以来,两岸循环领域联手尚属首次。本届论坛以“城市重塑与垃圾资源化”为主题,就城市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等核心问题,如政策标准制定、机制构建、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等方面进行两岸经验交流与分享。来自国家部委、两岸循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行业代表百余人参会探讨交流,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更好地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至此,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重新构造。党的十八大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 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等等,循环经济理念不断得到加强。

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向世界发出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明确信号,这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此次大会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对中国的低碳发展、循环经济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垃圾问题,正逐渐成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城市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的。据报道,我国城市年产垃圾量近3亿吨,并以7%~9%年递增速度增加。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垃圾中大量有用资源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将更好促进我国垃圾资源化的健康发展和环境现状的改善,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的特征,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地区,在城市垃圾资源化上已形成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大陆树立了典范。对如何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等问题,两岸业界通过“循环经济论坛”这一平台互相取长补短,共话解决之道。

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秋雄在论坛大会上致辞

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秋雄在论坛大会上致辞,他表示,厦门是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城市和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达标城市,近年来厦门市致力于“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出台了很多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作为我国垃圾分类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厦门,也将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作为今年市重点推进的立法项目之一,正在加快推进实施,期待进一步创新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垃圾分类与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它不单单是通过政府的部署、投入可以做到的。目前,厦门借鉴国外及台湾的先进经验,在全市20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这些小区里,居民基本上能做到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投放。今年年底,厦门市将在岛内两个区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覆盖,岛外集美和海沧将实现40%的覆盖面,同安和翔安则实现30%的覆盖面,各级村镇都将实施垃圾分类。2017年9月将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整座城市的绿色生态建设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两岸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此前夕选择在厦门举办,对厦门有积极和深远意涵。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在论坛上演讲

据悉,论坛期间,绿色海丝节能环保股权投资基金同时启动,该基金采取“基金(有限合伙)+ 基金管理公司”模式,期限包含3年投资期、2年管理期、1年延长期,总规模9亿元人民币(母基金形式),将打造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专业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规划中,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新能源等产业将获得发展机会。以金融助力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将是利国利民、多方共赢的发展机遇。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