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的老师在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卢漳华)春游的时候还自带垃圾分类箱,在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垃圾分类已经渗透到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自厦门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同安区各个学校迅速掀起了一股垃圾分类的热潮。垃圾分类,教育先行,各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措施,教育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将环保理念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从校园走出的垃圾分类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由学生向家庭、向社会不断渗透,这也推动了该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理念传导 出游自带垃圾分类箱
你见过春游还自带垃圾桶的吗?4月春游时分,古龙酱文化园、同安区科技馆、梵天寺等景区先后迎来这样一群特别的小游客,他们是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的孩子。除了举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彩旗,他们还带着贴有垃圾分类标志的自制垃圾箱,可以第一时间把春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
洗墨池幼儿园园长杨惠真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寓教于乐,将垃圾分类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做到了“欣赏一片绿意,留下一片洁净”“垃圾不落地,分类更美丽”。
把握每一个垃圾分类理念的教育引导时机,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还别出心裁,自制充满文化气息的垃圾分类桶——园内的“垃圾桶”由土黄色的缸,内嵌可动桶,上加斗笠盖组成,盖上用画笔绘着蓝色、黄色、红色等垃圾分类标志。此外,每逢上学放学时段,大操场上的LED就会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孩子、家长、老师耳闻目染,不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入脑入心?在同安教育系统里,各个学校“量体裁衣”,多措并举,包括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分发宣传材料,致家长的一封信,在课堂上、国旗下讲话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实战训练、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师生共阅、主题班会、知识讲座、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编制歌谣等实践活动,筑牢全体师生垃圾分类的思想长城。
小手拉大手 带动家社传递能量
“叔叔阿姨,这是垃圾分类的宣传材料,我们一起行动吧。”在同安区常青路一带,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沿街店面、走进社区向店家和居民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材料。拿到宣传单,居民们立马学习了起来。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同安区的学生们,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除了“走出去”外,“请进来”也是垃圾分类工作向校外推广的有力举措之一。在启悟中学,他们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分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带动家长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小手拉大手,通过学校带动家庭、带动社会,传递了垃圾分类正能量。同安区祥平街道芸溪社区的洪玉营就感受很深,有时候自己垃圾分类分不到位,6岁的女儿都会一本正经地“教育”自己,“果皮是厨余垃圾,应该放到厨房里的垃圾桶……”
“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可塑性都很强,他们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更快,易于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孩子,通过教育一个孩子会影响一个家庭,而一个家庭又能带动一个社区,最终促进整个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同安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吴永红说道。
以点带面 教育系统总动员
目前,洗墨池幼儿园、同安第二实验小学、启悟中学等6所学校被确定为同安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校,将通过以点带面,开展校内教育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试点校的带动,该区教育系统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100%。
据了解,今年4月,同安区制定《2017年同安区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决定在教育系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先行”行动,提出了推行体系更加完善、先锋作用更加明显、综合素养更加出色的“三更”目标。各个学校将做到垃圾分类工作“有校本教材、有教学培训、有示范校园、有启动仪式、有志愿队伍、有实践活动、有浓厚氛围、有考评总结”;组织领导有力,硬件配套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课堂教学鲜活,主题实践丰富,宣传氛围浓厚。
为激励先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体总动员,同安区教育系统提出到今年年底,达到“333”目标,即有3所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被评为“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校园”,并通过把考评结果与文明学校评选挂钩等措施,推动“333”目标的实现。
此外,同安区教育系统还将评选表彰一批“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垃圾不落地践行模范”,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