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卫琳)从厦门十所高校中选拔而出的青年志愿者,将服务保障厦门会晤。他们平日里就是志愿服务积极分子,在厦门读书期间参与大型会务志愿服务,开展助老助残志愿活动等,为城市文明添光加彩。面对即将到来的厦门会晤,他们更是满怀青春激情,期待助力金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四名大学生志愿者,看看他们的志愿服务风采。
【他们说】
高瑜聪:志愿者时刻都要展示好形象,我们的举止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城市,乃至国家。
张怡:厦门会晤的举办会给厦门带来许多机遇。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也将当好志愿者。
吴硕:这可能是我大学参与的最后一次志愿服务,我将全力以赴,画下圆满句号。
刘林石:同学们都很踊跃,大家都希望能奉献金砖,我们要一起努力。
厦门大学法学院研一学生高瑜聪:
实战经验很丰富
接待外宾有自信
今年是山东妹子高瑜聪来厦求学的第五个年头。说起五年里做过的志愿服务,高瑜聪如数家珍:演武二小青少年法制课堂普法项目、“修书立诚”图书修复志愿服务、胡里山炮台路段交通志愿者……。
对于接待服务外宾,有着多次实战经验的高瑜聪信心十足。2014年4月,海洋法新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举办,身为志愿者的高瑜聪负责接待嘉宾,“这是我第一次服务这么多外宾,当时特别紧张,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好。”直到圆满完成任务,高瑜聪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胜任的。
2014年底,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厦门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嘉宾出席。嘉宾报到前夜,高瑜聪和5名志愿者还在忙碌,凌晨4点多把会议材料送到酒店。再过三小时嘉宾就会陆续抵达酒店,大家又赶紧起床,赶在早上7点半前将会议材料分成数百份。会议期间,高瑜聪全程陪同服务一组嘉宾,每天组织嘉宾集合前往会场,提醒注意事项。有一天,一位来自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的嘉宾询问她是否会小语种,原来,这位嘉宾欣赏她的组织能力,想邀请她毕业后到大使馆工作。
“这让我意识到,志愿者并不是默默无闻的,嘉宾都看在眼里,所以不管做任何服务,志愿者都要时刻展示好形象,我们的举止不仅代表着个人,更是代表着学校、城市,乃至国家。”高瑜聪说,服务厦门会晤中,她期待能有机会和外宾交流,“听听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告诉他们中国是什么样的。”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张怡:
有空就做志愿者
服务他人最快乐
大学里的课余时光,你会怎么度过?华侨大学学生张怡选择去做志愿服务。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每当有闲暇,张怡就去参加。在已度过的两个学年里,她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60小时,是校级优秀志愿者。
张怡高中时就入了党,她认为党员就应该多做帮助人、服务人的事。大学期间,她在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当志愿者,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提供咨询、取号、引导等志愿服务,每次一站就是4小时。市民咨询的问题各不相同,有时她答不上来会被对方埋怨,张怡也不生气,一有空就围着工作人员多问多学。
她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做志愿者,这里的巨型滑梯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张怡守在滑梯入口旁,生怕兴奋的孩子出意外,她让孩子们一个个排好队参加,一点也不敢懈怠。
她参加学院开展的“爱在鹭岛”同安区西柯第二中心小学志愿助教活动,在科学技术兴趣班上,引导小学生完成简易化学实验,向他们解释原理,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张怡说,做志愿服务让自己收获了快乐,开阔了眼界,她期待着在厦门会晤的大舞台上更加丰富自己的阅历。“厦门会晤的举办会给厦门带来许多机遇,现在就已经感受得到很多变化。”张怡说,人人都是东道主,自己也将当好志愿者,尽好一份责任。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吴硕:
服务中收获成长
为金砖全力以赴
带着记者向约定的采访地点走去,吴硕不时伸出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为记者引路——这是志愿者服务礼仪中的规范引路动作。一个小细节透露出他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
在集美大学学生心中,每年有五场不容错过的志愿服务大事:即“九·八”投洽会、海峡论坛、厦门工博会、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这些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吴硕都参加过。他说,每一场活动都是自己成长的一步。
吴硕记得第一次当志愿者的紧张。2014年福建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集美大学举办,吴硕所负责引导和维持秩序的观众区域有些喧闹,他当时不好意思劝阻,“是组长提醒我,身为志愿者要负起工作职责,我鼓起了勇气请大家保持安静。”许多服务很微小,比如一次次地拧开瓶盖,为马拉松赛运动员递上矿泉水;教参会的外宾如何搭乘厦门的士。每一次,吴硕都认真对待,也在参与中提升了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突发应变能力。
3月5日,在校团委指导下,身为校青协常务副会长的吴硕领着同学们策划了一场金砖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有志愿者招募点,前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吴硕说:“厦门会晤可能是我大学生涯中参与的最后一次志愿服务,我将全力以赴,画下圆满句号。”
厦门理工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大三学生刘林石:
分享知识和礼仪
一起努力迎金砖
“看,那里有志愿者,咱找他帮忙去。”厦门北站里,有乘客求助,身穿志愿者橙马甲的男生耐心地指导他操作自助购票机。看见进站口有位老奶奶提着许多行李,他又赶紧过去帮忙。这个暖心大男生是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刘林石。
三年前,刚考入大学的刘林石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2014年底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配套赛举办,第一次参与校外大型志愿服务的他兴奋不已,凌晨3点多就和小伙伴们奔赴赛场,投入赛事服务保障。在赛道边,他边为选手“保驾护航”,边大声加油鼓气。跑过身边的人向他致以微笑,刘林石开心地发现:原来做志愿者是这种感觉,并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互动。
三年来,刘林石做志愿服务的足迹遍及“九·八”投洽会、厦门北站志愿服务站等。去年台风“莫兰蒂”袭厦,他领着50多名志愿者到集美新城清残枝、扶倒木,从上午8点干到下午1点多,回到宿舍后他才发现颈项被烈日晒脱了皮。
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厦门会晤志愿者的选拔,刘林石丝毫不敢松懈,又是恶补金砖知识,又是跑步健身。同学们以为他在校青协会知道“内情”,纷纷跑来打探笔试题目。其实刘林石并不知情,但他把自己认为会考的知识都分享给大家,还把以前培训中学到的志愿者礼仪教给他们,“大家都希望能奉献金砖,我们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