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沙坡尾避风坞沿线每个细节都留住了历史。图为王火明坐在石凳上纳凉
改造前,沙坡尾避风坞沿线建筑立面破损
改造后,湖滨南路沿线墙体粉刷一新,有了统一的店招门楣
改造前,湖滨南路沿线碰窗、绿植、管线外露
东南网5月26日(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白天移步换景,夜晚绚丽多姿,如今的思明既有颜值更添气质,不变的是风貌改变的是面貌。
在思明百姓看来,城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之变——在沙坡尾避风坞沿线,这里的居民终于和危房说再见;在鹭江道上,百年骑楼旧貌变新颜,焕发出新的魅力;老街湖滨南边,在经历过三四个月整治之后,如今店招门楣变得整洁有序……
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居民们脸上真诚笑容、城市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精气神”,让人感受到了思明人在面对世界之时的信心与动力。
无物业小区环境美
“你们上来看看,我们这栋楼终于像个住家了!”5月20日,许佳祝站在湖滨南路160号的大门旁,激动得满脸通红。
湖滨南路160号没有名字,是一个无物业小区,这也是它面貌焕然一新的最大瓶颈。许佳祝说,在这里住了30多年,环境一直让她很糟心。几栋独立楼“藏”在沿街小巷里,老式的防盗门外皮已经生锈剥落,斑驳的墙体随处可见小广告。每层的走廊都摆满了花草,占用了公共空间,进出极为不便,夏天一到,就成为蚊虫的“乐园”。
相比街对面美轮美奂的豪华酒店和楼盘,湖滨南路160号就像一个封闭的孤岛,被围困在河畔。许佳祝说:“虽然我们这么多年日子也过来了,但如果能改善,谁不期盼啊?”
随着思明区立面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许佳祝他们的期盼竟成为现实。
在思明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中,开元街道湖滨南沿线目标共涉及建筑64栋,需重度提升10栋,中度提升26栋,轻度提升(外墙粉刷、磁改涂等)10栋,基本不整治提升(外墙清洗等)18栋,湖滨南路160号属于重度提升范畴。2016年11月,该街道根据“先难后易”的工作思路,为许佳祝他们改造出了一个“新”家园。
去年超强台风“莫兰蒂”所带来的伤害还历历在目,改造首先从拆除碰窗开始。但许多居民多年来都习惯了在碰窗上晾衣服,这项工作会顺利开展吗?
拒绝空想,行动才是出路。开元街道在社区宣传栏、小区公示栏、楼道公示栏等公共空间张贴厦门“两违”整治通告,发放《致居民一封信》争取居民群众理解支持。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入户居民、商家宣传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时忙到夜里近11点。
居民们说:“改造是我们的心愿,碰窗上晾花花绿绿的衣服,沿街经过确实很难看,厦门是文明城市,这样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可不能展现在国际友人面前。”
在取得居民支持后,街道请来施工队搭好钢架,把生锈失修的碰窗全部变成安全美观的隐形防盗窗,这样一来,雨水再也飘不进居民楼,马路上的噪音也基本隔绝,这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福利。
不仅如此,开元街道还给裸露的空调外机“穿”上了衣服,既形成协调、美观的视觉效果,又可减少安全隐患和噪音污染。
外观整齐统一了,内里可不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很快,许佳祝他们发现这个无物业小区的楼下有了崭新的信报箱,楼梯间破损的墙体得到了修缮,斑驳的墙体清洗得雪白,甚至每一层都加装了扶手。
让居民们兴奋的喜事,还不止环境得到了美化这一桩。在开元街道整治提升工程中,“立面整治提升工作群”微信群成了重要的沟通平台,随时准备为居民解决大小事。
68个群成员,不仅有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有代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更有挂钩街道的区级领导。有什么问题发到群上,相关责任人马上提出解决方案,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绝不拖到第二天,做到“日清”。每天晚上10点多,群成员还会收到一条群微信。这条由监理单位制作的微信,图文并茂地介绍每天的工程进度,64栋楼无一遗漏。再晚一点,一张由街道工作人员制作的“立面整治提升工作报表”,也会发送到群里,每栋楼的进度一目了然。
据了解,目前开元街道外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已有59栋进场施工,占总量92%,已竣工9栋;拆除违章155处,拆除面积8094.4平方米,拆违率173.7%。
餐厅老板张朝晖: 改造带来好生意
天刚刚擦亮,被誉为厦门版“外滩”的鹭江道露出了全新容颜,一排灰白色干净的廊道,廊道上一溜棕色木质广告牌,孕育着希望,显露着生机。
“将军匙海鲜餐厅”的老板张朝晖,照例6点多来到店里巡察。这是一个经历了一旬岁月洗礼的海鲜餐厅,如今重新焕发活力,枝繁叶茂,无声地讲述着鹭江道立面改造的故事。
“说实话,这几年厦门海鲜餐厅的品类越来越多,我们这样的老店不好停车,环境破旧,真的很难吸引到客人。”张朝晖说。2016年11月,思明区正式启动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不管是在环岛路、湖滨南路,还是在会展中心周边,一栋栋老旧的建筑纷纷进入了立面改造时间。鹭江道自然也不例外。
从一面墙到一根立柱,从一扇门到一页窗,从一块砖到一抹绿,鹭江道沿线逐渐开始有了改变。
然而,张朝晖的期望却依然有所保留。他不知道,这样的立面改造会持续多久;他不确定,这样的改造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他更疑惑,鹭江道沿线商家、居民那么多,改造如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张朝晖所想也是鹭江街道负责人所思。鹭江街道采用倒排工作进度的办法,排出月计划表和日进度表。从去年12月开始,每天下午四点半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参会的有鹭江街道、城管鹭江执法中队、相关社区、代建、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直击“两违”拆除、立面改造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不留死角。
这让鹭江居民们耳目一新。张朝晖说:“政府诚意满满,我们不配合说得过去吗?到头来,获益的是我们自己。”说罢,张朝晖主动联系社区,配合拆除店招。不仅如此,他还热情为施工人员提供各种方便:每天早上7点,他开店门为施工单位供水供电;施工人员渴了,他主动送上茶水。
看到外部环境提升了,张朝晖动起了内部重新装潢的念头。“里外统一更好看,”张朝晖说,“况且‘前有大佬后有追兵’,我们经营上不敢有丝毫松懈。要想长久发展,立面改造是一个好时机。”
张朝晖将海鲜餐厅重新定位为“花园式”,桌与桌之间用齐腰的木头隔开,里面种上植物,饮食区和生鲜点菜区分开,保证地面干爽,厨房里天然气代替了煤气瓶,提高了安全性。最让人称赞的是,张朝晖还牺牲桌数,把门店往里缩短60厘米,廊道上多出来的部分设置绿化带,为鹭江道沿线再添一份景致。
如今“新店”开张不过7天,“将军匙海鲜餐厅”生意就有了很大起色,候餐区常常坐满了客人。张朝晖自信地说:“环境好,菜好,今年营业额不愁做不到500万元。”
据统计,截至4月18日,鹭江街道立面整治已完工398栋,占计划数的91.3%,其余计划将于5月底前完工。
沙坡尾住户王火明: 经年老厝换新颜
厦门已经入夏,每天下午,王火明都会取一份报纸,泡一壶铁观音,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凳上纳凉喝茶。
他的周边,是郁郁葱葱的大片绿植,安若明镜的河面。来往游客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让沙坡尾的静一下显得灵动起来。
王火明是本地人,之前因为工作关系搬离了沙坡尾,现如今老母亲患病,为了方便照顾她,王火明又搬回了沙坡尾。
这一回来,把王火明着实吓了一跳:靠近马路的墙体粉刷一新,杂乱无章的管线不见了,镂空的架子隐藏、修饰了空调外机,与建筑融为一体。另一面,避风坞沿线的住家,参差不齐的碰窗已统一缩回,房屋外墙的砖红色与米黄色相间,透着温馨,曾经坑坑洼洼的道路铺上了木栈道,转角处还种上了桂花树、三角梅。
沙坡尾,说它是老厦门乡愁文化的初始记忆,这一点也不为过,它具有独一无二的疍民文化、历史印记和文化创意。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老城区,思明区应该如何进行立面改造?
厦港街道借鉴同为小渔村的意大利马纳罗拉的经验,对避风坞沿线建筑进行“微改造”,对破损的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整理”,恢复沿线建筑的闽南特色。
去年年底开始,厦港街道启动灾后重建再发力工作,对环坞的老旧建筑逐栋进行整治提升,墙面修补刷漆、碰窗规整美化、空调外机规整加固,每个细节都留住历史,又展现多元文化和现代艺术感。
“真不敢相信这是50多年的房子,有种搬进新家的感觉!”王火明看着,乐着,也想着是不是可以向街道提出修缮房顶建议,没想到,今年春节前厦港街道和沙坡尾社区居委会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主动请人重新设计并做了全新的门窗、雨披、防水层。
王火明笑了,笑容中含着点点泪花,“再也不用一到下雨天就拿出锅碗瓢盆接水了。”
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但王火明说,个人利益小于城市利益,噪音是暂时的,幸福是一辈子的。生活品质提高了,越来越多人了解沙坡尾了,大家心里都由衷地高兴。
据悉,厦港街道立面改造提升工作已接近收尾,截至本月18日,412栋立面整治提升楼栋已完工406栋。重要路段如演武大桥沿线、避风坞内侧的整改基本完成,细节提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