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冒着大雨回家。(资料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小斌 )每次遇到台风和暴雨,不少家长疑惑:学校会不会停课?停课决定到底是谁说了算?现在,这些问题有答案了。前日,《厦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正式开始实施,涉及停课条件和有关的“规则”。《厦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2014年修订)同时废止。
学校停课条件有变化
本次《预案》修订涉及应急响应的内容,包括台风灾害应急响应和暴雨洪水灾害应急响应。
《预案》增加了“根据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可实行差异化应急响应级别,分区域分时段启动应急响应”内容。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分区域分时段启动应急响应,比如某台风对某区的影响更大,就可以在该区先行启动比其他区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预案》还对学校停课条件进行修改。
其中,台风灾害应急响应中,Ⅱ级应急响应方面,修改学校停课条件,删除“当实测风力达到9级以上时,中小学幼儿园(含中等职业学校)停课”条款内容,增加“当预报未来24小时平均风力将达到9级以上,且台风可能正面登陆或严重影响厦门,中小学幼儿园(含中等职业学校)适时停课”条款内容,提高操作性。Ⅰ级应急响应方面,增加动员令条款内容“情况严重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发布《厦门市防台风防汛动员令》,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一休’,即停工(业)、停产、停课、休市,取消室外大型活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暴雨洪水灾害应急响应中,在Ⅲ级应急响应方面,了解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增加“闸坝、堤防、排涝泵站、排水通道”等工程。在Ⅰ级应急响应,关于学校停课之前的规定是“根据降雨发展趋势,市指挥部适时下达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的指令”,修订后则修改为“必要时,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含中等职业学校)停课”。
停课与否由市防指决定
那么,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启动台风灾害Ⅱ级应急响应以及防御暴雨洪水Ⅰ级应急响应?
据了解,所谓的台风灾害Ⅱ级应急响应,即厦门市气象台发布沿海台风警报,台风正在向厦门逼近,预计台风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或登陆厦门时启动。所谓的防御暴雨洪水Ⅰ级应急响应,即指市气象台发布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警报,或实测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或较大范围实测1小时降雨超过30毫米且明显受灾,或较大范围实测2小时降雨超过50毫米。
根据4月修订的《厦门市教育局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在台风灾害Ⅱ级应急响应或防御暴雨洪水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市教育局负责适时提出停课的建议,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同意后,市教育局再迅速将市防指关于停课的通知下发各有关单位。
在接到市防指发出关于台风灾害和防御暴雨洪水应急响应结束的消息后,市教育局适时发出复课通知。
《预案》修订还有这些变化
记者从厦门市防汛办了解到,这是《厦门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经历的第5次修订,本次修改内容较多,涉及每个章节,也更符合厦门实际情况。
增加灾害特点章节
记者注意到,本次修订后,《预案》总章节由原先的10个变为11个,增加“厦门台风、暴雨灾害特点”章节,总结厦门台风、暴雨灾害具有季节性强、发生频率高、危害大等特点。
《预案》显示,1956年至2016年,厦门共遭受223个台风正面袭击或影响,平均每年3个至4个。其中6个台风正面登陆厦门,平均10年1个。袭击或影响厦门的台风灾害出现在5月至11月,其中7月占27%,8月占32%,9月占21%。
“非台风”暴雨方面,平均每年4场至5场,历时短、强度大,雨季(5月至6月)降水量占全年32%,台风季(7月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34%。
台风和暴雨灾害,均给厦门造成影响,特别是台风带来强风暴雨,导致低洼地带受淹、地质灾害、危旧房倒塌、海上航线停航、跨海大桥封闭、学校停课、BRT停运、停产、休市等。
新增4家市防指成员单位
记者注意到,根据修订后的《预案》,市防指成员单位有所调整,新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武警边防支队、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政集团”4个成员单位,其中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由临时成员单位变为固定成员单位。
此外,24个部门工作职责有修改和补充。其中,市交通运输局增加“负责下穿通道、隧道、跨海大桥、高架桥、BRT等关闭、停运及恢复”职责;厦门港口管理局增加“厦鼓航线关停和恢复工作”“指导做好码头滞留游客疏导工作”等职责;市公安局增加“加强舆情监控,对涉及防汛防台风的重要舆情及时报市指挥部,必要时,对不实信息的发布者依法查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