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社工在社区、在街道、在企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东南网5月5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这是一个很年轻的团队,团队里大多数人都是90后。
昨日,记者走进厦门市湖里区开心社工服务中心,大多数的社工并不在这个位于湖里区枋湖路的小小基地。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社区、在街道、在企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信仰
一辈子得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一次
用忙碌来形容开心社工的总干事韩秀云,再合适不过。全国各地交流学习,参与策划社工项目,给社区志愿者培训……这个1989年出生的姑娘,创业已经五年了,工作对于她来说,已经得心应手。
五年前的韩秀云,也曾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工专业毕业的她,有很好的选择——要么去香港读研,要么留在北京做村官,还有30多家企业向她抛出橄榄枝。而她偏偏选择了创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一条在别人眼里看来并不轻松的路。
韩秀云认为,自己这辈子得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一次。开心社工有一个项目是服务失独家庭,相处时,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失独家庭的韩秀云,也获得了同样的爱。有一次,忙于开会、演讲、培训的她失声了,平时常联系的一对失独父母听出了她电话中的疲惫,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地悉心照料她,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23岁的孔祥源将社工融入自己的生活。
热爱
用开心的方式做社工
这个“五一”假期,对孔祥源来说,是一个收心的假期。“做了社工之后,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这个23岁的男生说,不过,他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大多用来做手工——这也是他在做社工的过程中学会的技能。
孔祥源主要负责老人和儿童的项目,做手工就是在这些项目中学会的。做社工的男生不多,但是孔祥源自豪地觉得,做社工的男生别有魅力,细心、耐心、不浮躁,“总之就是挺好的”。
其实接触社工后,社工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性格,甚至是工作之余与人相处的点滴。这是开心社工所有社工们的深刻感触,干一行,就开心地干这一行。
像孔祥源这样的自我认可,在开心社工里也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理念。“各位亲,现在我是一名社工了。”2015年,刚从企业职工成为一名社工的黄瑞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她说,这样推广自己的身份,是对社工这个行业的认同,用这个身份去结交新的朋友。
和机构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黄瑞云原本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从事的也是地产、财经类的工作。有一次,她参与了一次社工组织的企业活动,这次活动让她感受颇深,渐渐了解这个行业后,她辞职开始做社工。
开心的黄瑞云曾经也委屈过。一开始跟进的失独家庭项目中,她认识了湖里区的一对中年夫妻。两人算是老来得子,接触时,孩子过世还不到一年。“丈夫走不出来,他会大声地指责我,甚至入户的时候,还会将我们的东西丢出来。”黄瑞云说,因为热爱,自己未曾放弃,入户不行,微信、短信、电话,让这对夫妻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社工,还是一个知心朋友。像这样的夫妻还有很多,他们和黄瑞云聊天,谈旅游,谈美食,更重要的是谈未来,对黄瑞云来说,这也就足够。
如今,白天黄瑞云要跟进项目,晚上,她还要抓紧准备中级社工师的考试。对于入行才两年的她来说,现在的成绩已经不容易了,但她还是觉得要更进一步,“用开心做标配,以更专业的态度,更新颖的理念,让社工走进大家的生活”。
创意拼图获得好评,创意来源于开心社工源源不断的头脑风暴中。
创意
让社工之路走得更远
看似一块普通的展板,其实暗藏玄机。去年,在厦门市妇联举办的健步行活动中,开心社工在现场宣传反家庭暴力,获得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用拼图做的展板,在揭开拼图前是妇女儿童遭受暴力的惨状,待拼图一一揭开,同样的轮廓下,展示的则是一副幸福场景。在拼图后,还有一些关于反家暴的小常识。
“这个拼图就想让大家知道,反家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项目负责人吴萍告诉记者,这个创意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同事们在一起拼了一个晚上。
在开心社工,创意总是在头脑风暴中碰撞。虽然分成不少组,但需要的时候,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声,就有源源不断的新思路。
在吴萍接手的项目中,其中有不少都是头脑风暴后探讨出来的。作为女性项目的负责人,吴萍和所在的小组经常举办相亲会,在现场,不少单身男女第一次见面都难免害羞,往往一场活动下来,说不上一句话。
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大家就开始开动脑筋了,最后大家的创意被一一搬到了活动现场。“每一场活动,我们都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吴萍说,有时,他们会用红线卡让男女嘉宾开始第一次对话,有时,他们也会设置不同的主题,比如校服、制服、运动等,用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大家打开话匣子。
如今,开心社工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了,但社工们仍在探索社会组织的市场化。总干事韩秀云说,目前,社工服务主要是靠政府购买,但是,对于社会组织本身来说,靠政府“输血”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让更多人认可社工,认可社工的服务,是整个团队一直在用开心的态度为之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