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不仅产房门诊人满为患,就连高危产房的走廊上都摆满了床位,厦门市妇幼保健医院朱医生告诉记者,“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危重孕产妇数量明显激增,床位一直很紧张。昨日,市政协委员视察“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厦门医院儿科产科情况,床位不足、医护人员紧缺、高危产妇和早产儿增多是当前厦门产科、儿科、妇幼保健服务面临的挑战。
现状1
公立医院承担七成
长期超负荷运转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来,我们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都急剧增长。”视察中,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苏志英告诉记者,医院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科室的病床使用率都超过了100%,但仍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出现门诊预约号“一号难挂”、产科病床“一床难求”的现象。
从全市看,按照“每千分娩量17张产科床位”的标准,推测峰值12万分娩量计算,约需要产科床位2040张,目前厦门实际开放产科床位约1550张(其中二级以上有效使用的公立机构产科床位约930张),缺口约500张。市卫计委主任姚冠华说,按照目前厦门公立医院上报的开床计划,今年计划新增产科床位143张,如能再增加100张优质公立产科床位,加上部分社会办医资源提供的服务量,才能基本应对即将到来的生育小高峰。
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床位紧张主要出现在公立医院。2016年,厦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合计分娩量约6.24万,占服务总量71.3%;长庚医院、莲花医院合计分娩量约1.9万,占服务总量的21.7%。厦门绝大部分高危、高龄孕产妇服务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并且集中在几家三级公立助产机构。根据近期摸底调查,厦门公立机构产科床位使用率基本都在90%以上,部分超过100%,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第三医院等长期都是超负荷运转。
现状2
高危孕产妇增三成
新生儿缺陷率上升
当前厦门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已婚育妇女30余万,其中35岁以上的“60后”“70后”高龄产妇占了近60%。和适龄孕妇相比,这部分人群生育力下降、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风险居高,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大幅增加,导致高危孕产妇数量激增。据统计,仅市妇幼保健院去年接收的危重孕产妇较2015年增加了28%,今年仅一季度危重孕产妇人数就已达459人,同比增加33.43%。
随着高龄产妇的大幅增长,围产儿出生缺陷风险也跟着增加,出生缺陷率上升。据统计,2016年厦门28周以上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3.33/万,较2015年度121.7/万上升了1.34%。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度监测上报出生缺陷儿66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6.5%。
“这个孩子从174医院转过来时才530克,是一个才25周的早产儿。”视察中,一位早产儿引起了委员们的注意,在儿童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如今体重已达2.2千克,他的母亲就是“二孩”的高龄产妇。市儿童医院副书记、副院长王舜钦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有低于1千克的新生儿10个,都是“二孩”。
苏志英说,高龄孕妇再生育胎儿发育异常、出生缺陷及出生后罹患疾病风险增加,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过半均为“二孩”。去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出院量高达5000余人,其中危重患儿抢救人次达1109人,较2015年度增加33.2%,这给儿科、新生儿童重症监护等带来巨大压力。
【行动】
厦门规划在岛外建设
一所公立妇幼保健院
昨日,记者从视察中了解到,针对目前厦门妇幼保健体系面临的压力,厦门正在分期采取措施。长期规划看,厦门将在岛外城市副中心择址建设一所市级公立妇幼保健机构或妇产医院。
当前,厦门正配齐配足社区妇幼保健专职人员,研究对从事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儿科医务人员的专项补助办法。同时,今年将在全市三级医院全面建立儿科门急诊预检分诊机制,分流不同病种患儿,缩短就诊平均等候时间,同时提升危重症患儿早期诊断率和救治成功率。
在建医疗资源
充分考虑产儿科布局
床位增加正在按规划布局。今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已有开床计划基础上,本部至少再新增30-40张普通产科床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升产科床位使用率,逐步扩大产科病区,至2018年将新增20-30张产科床位;市妇幼保健院扩大产科用房,预计增加约60张产科床位。
同时,统筹考虑在建医疗资源中产儿科资源布局(第一医院海沧分院、翔安医院、弘爱医院、海沧医院二期、第二医院三期工程),在逐步开放床位时,充分考虑产儿科资源的匹配。今年,第一医院计划新增30张儿科病床。
厦门力争到2020年
新增儿科床位800张
厦门将把儿科床位重点建设纳入“十三五”卫生计生专项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增医院儿科床位800张。分为三部分进行:一,按照现有医院核定床位数10%标准,在2020年前新增儿科床位150张以上;二,在建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等)儿科病床占比按总床位10%设置,预计可新增300张;三,着力提升岛外儿科诊疗服务供给,新建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集美新城医院等儿科病床占比不低于总床位10%,预计可再增加335张。
完善儿科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在2020年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镇卫生院等)100%开设儿科门诊服务;儿科医护人员方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向儿科倾斜,到2020年累计招收培训儿科专业住院医师200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