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海沧区> 社会 > 正文

海沧:探索实践“耕读文化”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2017-05-04 12:51:08 来源: 福建文明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海沧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地拆迁不断推进,不可避免出现了失地农民、农村空壳化、信仰缺失、精神颓废等问题。此外,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到来,产生了一个新海沧人群体,部分人因为离开了之前熟悉的环境,精神无所寄托,找不到家的感觉。如何给全区人民构筑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海沧的做法是复苏“耕读文化”。

  弘扬“耕读文化” 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去年下半年,海沧全面启动了弘扬“耕读文化”活动,“耕读传家”进校园、诵读国学经典、晒家风亮家训、举办两岸国学院长论坛、百名书法家送春联进万家……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此外,《海沧探幽》《海沧古韵》《耕读海沧》等书籍纷纷出炉,《开台王颜思齐》等影视纪录作品上映,备受群众喜爱。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海沧“耕读文化”提倡的主要精神内涵是: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爱国恋乡、孝亲尊师。海沧希望通过弘扬“耕读文化”,留得住田园风光、护得住绿色生态、读得了文明经典、传得了良风美俗、养得好身家性命、安得好父老乡亲。

  截至目前,海沧已建设了14所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组织孵化、群众议事于一体的社区书院,开办了国学讲堂、村情村史等118门特色课程;建设乡愁廊展示水车、斗笠、犁、石磨等农耕文化;开展传承优良家风系列活动,收集挖掘家风家训,集中巡回展示,整理成册,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传播向上向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引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具有存身立命的意义,弘扬‘耕读文化’,对当前正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海沧而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谈起复苏“耕读文化”的必要性,海沧决策者认为,“‘耕读文化’不仅是传承本土优秀文化,对于海沧新移民以及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而言,乡土、乡情、乡愁也便成为流淌于血脉之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而‘耕读文化’,正是连结历史与现代、本土居民与新移民的纽带和桥梁。”

  做法一:依托社区书院 全民参与弘扬“耕读文化”

  天竺社区是海沧东孚街道最大的安置小区,4000多名居民来自12个征地村。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文化认同感,促进社区融合,天竺社区着力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天竺书院”,借助社区书院推广“耕读文化”,依托“乡愁廊”、“家风家训展示墙”,开设“家风讲堂”等平台,开展“学家训,沐家风;立家训,传家风;晒家训,扬家风”等多种形式活动,不断推进“耕读文化”深入人心,使社区居民不忘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激发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像这样的社区书院,海沧目前有14所。海沧正以社区书院为主要平台,发动全民参与弘扬“耕读文化”。一批批乡贤走出小家,自发为大家整理家风家训,为年轻人讲授当地历史人文故事,将生生不息的“耕读文化”传承下去。许多村民捐出祠堂、农具等,为弘扬“耕读文化”出一份力。在政府的助力下,海沧对“耕读文化”的弘扬很快在各个层面开枝散叶,居民纷纷自发参与其中。

  2016年12月16日到17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翔到厦门调研,对海沧围绕社区书院广泛开展传承优秀家训家风活动、精心设置耕读文化长廊、让居民记住耕读传家文化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社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社区书院这种形式,让大家留住民俗记忆、记住乡愁,对提升社区文化氛围、融合居民情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厦门社区书院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具有示范意义,值得在全省推广。

  做法二:不断深挖内涵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交的“理学真儒”张履祥在《训子语》里曾经说过,“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成为提倡“耕读传家”的典型代表。

  绵延千年的耕读历史,为海沧新时期复苏“耕读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颜慥、柯翰、周起元、林文庆等八闽俊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爱国爱乡、耕读传家、勤劳俭朴、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一直贯穿着海沧发展全过程,推进海沧不断向前发展。海沧村柯井社张氏古民居有一副对联“清水澄晖新景象,河图献瑞耀文明”,就是对海沧耕读文化这一深厚传统的经典写照。

  海沧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不断深挖耕读文化内涵并进行创新转化,使之符合时代价值。拍摄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和家风家训传承主题的系列微电影,把传统优秀文化里面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重新激活起来,以传统文化的活化来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