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少蓉)十几天前的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灯火璀璨,座无虚席。一场世界级高水准的钢琴总决赛“德国国际钢琴家奖”大赛正在紧张进行中。 在评委席上,有一位中国人,见证、参与了这一难忘时刻。他就是来自厦门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家——傅人长。七年来,他是首位成为该大赛评委的中国人。“德国国际钢琴家奖”大赛是一项国际性赛事。每年都会吸引全世界顶级的钢琴家前来报名参加。这项赛事对评委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的。 近日,刚从德国回厦的傅人长接受导报记者的采访,愉快地分享了他此次德国之行的收获,以及对于中国孩子学钢琴的独到见解。 近几年,中国孩子在国际上获得大赛奖项越来越多,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完整演绎更是征服了国外观众。那么,在参加国际性大赛时,什么样的选手是最受国际评委青睐的?“拥有感染力的音乐和温暖的音色,能完整、准确地诠释曲目的丰富情感和准确的风格,加上扎实的演绎技巧,才是征服观众和评委的砝码。”傅人长说,很多中国的孩子,他们的钢琴技术是一流的,刻苦程度更是无人能比,但是在国际性舞台上,观众和评委更看重的是“音乐的灵魂”,不只是你有夺目的钢琴技巧,就能出类拔萃。音乐它讲究的是“综合素养”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所以平日家长对孩子进行某乐器培养时,就要有‘积累’意识。可以带孩子们多听音乐,多看画展,多读文学作品,多听音乐会。最重要的,也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傅人长曾经在德国生活多年,他说,中国孩子和德国孩子是有区别的,德国孩子在练习或是上台表演钢琴时,大多抱着一种“玩”的心态,所以他们的孩子表现欲较强。反之,中国的不少孩子过于小心谨慎,完全按照既定的路线行走,生怕有一丝失误。有一回,甚至还看到一名中国小孩,比赛一下场,因为演出有瑕疵,内疚得不停跟父母“道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国际大赛中,较难出彩。 傅人长说,应该提倡“兴趣培养”。比如,在孩子还没有学习乐器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平日里,可以让他们多听些古典音乐,或是名家曲目,哪怕是在一日三餐时,也可以将这些名曲作为音乐背景。当有一天,孩子真正接触音乐时,会因为“似曾相似”,而自然产生亲近感。 |
相关阅读:
- [ 03-21]厦门爱乐乐团走进集美大学 用音符来讲述嘉庚故事
- [ 06-01]听故事赏音乐 厦门爱乐乐团献礼“六一”儿童节
- [ 05-11]厦门爱乐乐团本周送来“弦乐精品”音乐会
- [ 03-16]本周五晚 厦门爱乐乐团将在厦大举办“苏俄经典”交响音乐会
- [ 01-29]厦门爱乐乐团今晚举行音乐会 汇聚中外经典名曲
- [ 07-09]大管演奏大师携手厦门爱乐乐团 周五“奏响”鹭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