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盲人出行,主要是依靠盲杖探路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小斌)前日,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导盲犬日”。导盲犬被称为盲人的“眼睛”,但记者调查发现,厦门2841名持证盲人中,却没人使用导盲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厦门盲人最终放弃使用导盲犬?
[探因]
成本太高是一大因素
为何导盲犬几乎没在厦门出现过?
市民小顾,患一级视力残疾(全盲)20年。他告诉记者,有一阵子,他身边很多盲人朋友对导盲犬很感兴趣,但综合考虑后,大家都觉得不合适,所以放弃了。
小顾表示,首先,养导盲犬的成本偏高,导盲犬从培训上岗到寿终正寝,不到10年,却至少要花费一二十万元。
社会对导盲犬接纳程度不高、导盲犬出行权益难保障等原因,也导致一些盲人放弃使用导盲犬。“一些公众对导盲犬有误解,认为它就是宠物,不能进入一些公共场所。”小顾说,“带导盲犬出门,也会遇到的士拒载等情况,即使乘坐公交车,也会有乘客担心导盲犬伤人,这些原因,都给盲人的出行带来阻碍。”
种种因素的存在,让不少盲人朋友最终没有选择使用导盲犬。
[走访]
部分商场拒绝导盲犬
昨日,在嘉禾路一个商场的入口,记者看到了“宠物禁止入内”的标识,记者问及导盲犬是否可以进入时,工作人员表示:“宠物都不能进。”当记者表示,导盲犬不是宠物时,工作人员称:“没看到这方面的规定。”
在位于中山路附近的某商场,记者也得到了同样的答复。
与上述商场不同的是,记者走访发现,有些区域尽管接纳导盲犬,却从没有导盲犬踏足过。在中国建设银行文灶支行,玻璃门上贴着“本网点允许导盲犬进入”的提示。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标语已贴了一段时间,但她目前还没看到有盲人带导盲犬来过。此外,记者从公交集团了解到,导盲犬是允许上公交车和BRT的,但目前也还没发现有盲人带导盲犬乘坐。
[声音]
社会接纳程度待提高
厦门市盲人协会副秘书长刘宁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厦门持证盲人达2841人,但没人使用导盲犬。他们平时的主要出行方式有三种:一是依靠盲杖;二是家人带;三是志愿者带。
“导盲犬虽然不错,但厦门的盲人都没用过,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所以没有人先尝试。”刘宁说,“即便有盲人开始使用导盲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因为社会接纳程度、导盲犬出行权益保障等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前提条件,需要社会各界一起推动。”
刘宁还表示,导盲犬不是宠物,合格的导盲犬训练有素,不会伤人,这一点市民大可放心。
盲人需要更多关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盲人的生存环境常常被挤占。例如,目前不少盲道,已经被机动车、共享单车等占据了位置。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人将车违停在人行道上,盲道被压在车身下;一些共享单车随意停放,盲道被其占据;少数摊贩挤占人行道,盲道被“小市场”“围攻”。这些不文明停车现象的存在,让盲道成为“忙道”,更成为文明的“盲点”。
对于这些不文明现象,厦门市盲人协会副秘书长刘宁感慨地说:“车辆占满人行道,正常人行走起来都困难,对盲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盲道畅通与否,标志着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把盲道让出来,让盲道多帮“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