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高楼大厦建得多,这个城市就国际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乔润令
“企业家不需要跑去遥远的巴西、南非等地方,在厦门就可以和这些国家工商界面对面交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局副局长姚枝仲
东南网4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你心目中的国际化城市是什么样的?是高楼林立的繁华,还是高星级酒店密布的奢华?在专家看来,城市国际化不看高楼大厦,更注重的是城市的文化和记忆。
昨天,由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厦门市宏观经济高端论坛召开。在厦门会晤即将在厦门召开之际,论坛选择了“城市国际化”为主题,邀请专家从“走向国际化城市的挑战与路径”、“开放发展的新阶段”、“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等几个议题,畅谈城市国际化发展。
城市国际化 文化和记忆最重要
“早在十几年前,全国有180多个城市提出要国际化,我们当时觉得是笑话。”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乔润令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很多城市连国际化到底是什么都不懂,提这个说法实在是不靠谱,“并不是高楼大厦建得多,这个城市就国际化,城市的国际化更需要看经济层面、城乡发展层面等综合性因素”。
十多年后的今天,乔润令觉得,提国际化靠谱了,也出现了不少国际化城市。乔润令说,除了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在他看来国内还有好几个城市已经具备国际化水平,厦门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将召开的厦门会晤,更是厦门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千载难逢好机遇。
“国际化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乔润令说,城市的文化和记忆是国际通行的名片,“外国人来厦门,并不看你的高楼大厦,住不住五星级酒店也关系不大,他们更想了解的是城市的文化,哪怕住在民宿里,他们可能还更乐意。”
城市文化如何国际化?乔润令说,城市文化越土越好,但是传播需要越新越好。“深入挖掘厦门本土文化,同时用国际化认可和通用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方式,是提升厦门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在乔润令看来,除了即将召开的厦门会晤,“一带一路”更是厦门的一大机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沿线国家的闽南文化记忆拿回来,再把厦门的文化记忆带出去,可以大大地通过文化这一国际名片,提升厦门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进程 企业如何分一杯羹?
在城市国际化提升过程中,企业又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机遇?
昨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局副局长姚枝仲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厦门会晤给厦门打了个大广告,也给厦门的城市环境、生活环境、投资环境等带来极大的提升,“这带来的可不只是市民们居住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优的变化”。
姚枝仲说,以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过程中,会有工商界的交流活动,“等于企业家不需要跑去遥远的巴西、南非等地方,在厦门就可以和这些国家工商界面对面交流”。
此外,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并不只局限于5个金砖国家,全球的很多新兴经济体都会前来参与,发达经济体也会关注到这个盛会,这就给企业家一个更大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企业界应该把握厦门会晤的机遇,主动交流,从厦门会晤中受益。”
对于中小企业,姚枝仲认为国际化同样是机遇。“如果中小企业要独闯国外市场,需要的经营成本、面对的困难可不小,因为资金不够雄厚。”姚枝仲说,但是在国际化交流水平扩大的发展机遇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的机遇就变多了。比如,中小企业可以参与到某个贸易环节中,在国与国之间加大贸易往来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通过前往中国在外运营的企业园区,大大减少经营成本从而拓宽市场。
建特色小镇 要小而特、优而精
城市文化不仅在国际化提升过程中很关键,在乔润令看来,如何融入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也很关键。
昨天的采访中,乔润令也聊到了厦门集美汽车小镇,并且为厦门的特色小镇发展提出了建议。“特色小镇是目前中国市场、政府这两个层面都有热度的领域,发展前景很可观。”乔润令说,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比如浙江台州的沃尔沃汽车小镇,带动了当地汽车配套企业的转型升级,效果非常明显。”
乔润令说,厦门发展时尚产业资源得天独厚,同时集美的教育、文化资源很丰富,发展汽车、时尚、文化、创意等特色小镇具有优势。特色小镇的人居功能占据主打地位,这也符合厦门的定位。同时,特色小镇可以起到分流大城市的功能,缓解厦门交通拥堵、实现对高端人才和产业的战略转移,“形成人居环境优越的特色小镇,还可以缓解厦门中心城区房价上涨的压力”。
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乔润令建议,一定要注意差异化、因地制宜,且具有比较优势和比较竞争力。“要小而特、优而精,一定不能大,再大就变成开发区了。”他说,在以往的开发区建设过程中,更重视的是生产,而生活和生态比较容易被忽略,“现在发展特色小镇一定要融合生活、生产、生态三方面,并且实现多种产业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厦门具备这样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