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为优秀人才提供宽广事业发展平台 记者见到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石桂秀教授时,他正穿着白大褂在病房查房,与患者交流。69岁的类风湿患者宋朝梅告诉记者,她患类风湿关节炎已经22年了,治病花了至少100万元。10天前在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入院治疗,刚来时坐着轮椅,膝盖又红又肿,疼痛难忍,站都站不起来,大小便都不能下床。在石桂秀主任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如今病情有了极大好转。“膝盖不肿也不疼了,可以下地行走,生活能够自理,保姆也不需要了。”宋朝梅满心欢喜地说。 石桂秀教授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中心免疫学博士,美国Trudeau研究所博士后,长期从事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临床与科研,曾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风湿免疫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成都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年,厦门第一医院将石桂秀教授引进到医院风湿免疫学科,同时还带来了由7名医生组成的科研临床团队。石桂秀教授获评厦门市双百人才,政府给予80万元购房补贴。同时,医院提供周转房、4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设立风湿免疫实验室,并任命石桂秀为科主任兼医院科研部主任。 广阔的学科发展平台为石桂秀教授提供了事业发展空间。在石桂秀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实现了“华丽转身”,从以前没有独立病区,只有16张病床、6名医生的小科室,一跃成为拥有博导、优秀的学科梯队、近十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数十篇国际高水平论文的优势学科,门诊量和住院病人几近翻番。中国医学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30位,福建省第1位,风湿免疫实验室获评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免疫研究所。第一医院的科研工作也获得快速发展,仅2016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位列福建省第二。 大胆使用人才,就要将优秀人才放到重要岗位,赋予人才相应的自主权、任免权和奖惩权,放手让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 黎晓新教授长期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是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的开拓者之一。2016年5月,厦门眼科中心引进黎晓新教授,并聘任担任总院长,充分发挥她卓越的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技术能力,全面负责眼科中心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黎晓新教授坚持每周两天出诊、一天手术,每周三晚主持疑难病例的讨论分析,组织业务学习并时常亲自上台讲课,推进医院年轻医生培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和规范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对人才的重用,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促进了医院学科建设发展。在黎晓新教授的领导下,今年3月,厦门眼科中心通过了药物临床试验的现场审核,主持了规模空前的第二届华厦眼科循证医学论坛、第三届华厦国际眼科医学论坛,实现了学科在短期内的突破性发展。 “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快速推动学科发展。”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自2014年9月启动“厦门医学院士指导平台”,通过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医学院士、海外临床医学院士及其团队等一批顶级医疗专家学者来厦门指导工作,推动医院学科发展,进一步提升厦门医学学术水平。我市共柔性引进10位医学院士为“特聘导师”,带领其团队来厦开展工作,指导学科覆盖了消化内科、肿瘤放疗、心血管等我市获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专科。 |
相关阅读:
- [ 04-25]国家健康医疗厦门开放大学成立 推动健康产业建设
- [ 04-10]医疗设备进场并开始安装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将投用
- [ 04-03]厦门各大墓园昨日迎扫墓高峰 墓园首设医疗保障点
- [ 03-25]厦医疗价改实施 不同级别医院收费标准明显拉开
- [ 03-22]厦门最美海景医院5月亮相 医疗团队正在上海培训待命
- [ 03-14]厦门市发展大数据有具体方案 将建医疗健康大数据
- [ 03-12]全国政协委员柯希平: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门诊免费医疗
- [ 02-06]春节假期厦门医疗用血迎来小高峰 近期用血将更加紧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