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游客问了一句话,激发他复烧珠光青瓷的念头 说起汀溪窑址,庄友谊不陌生。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经常到汀溪水库边玩耍。庄友谊说,那时候,他们还在水库边捡过一些瓷片,尤其喜欢拿它们来打水漂。 长大后,庄友谊才知道,他儿时打水漂的瓷片原来就是珠光青瓷残片,而这些残片有着辉煌的历史。于是,庄友谊开始有意收集珠光青瓷标本。2001年,正在读大学的庄友谊偶然在古玩市场看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瓷器。这些瓷器跟他小时候在汀溪水库玩耍时看到的瓷片,几乎一模一样。但当他与其他人聊起珠光青瓷时,却发现它的知名度有限,甚至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2010年,庄友谊在旅游行业工作,经常被游客问及:“厦门的伴手礼是不是只有馅饼?”这让庄友谊萌生了复烧珠光青瓷的念头,他希望把珠光青瓷做成厦门特色伴手礼。 庄友谊曾经开过瓷厂,生产瓷器礼品,对于制作瓷器,是轻车熟路。但对于珠光青瓷,他就一头雾水了。 【尝试】 投入十几万元打水漂,专家指点重新寻找思路 刚开始,庄友谊查阅大量文献,但找到不过是“以前青瓷用草木灰”等语焉不详的记载,究竟是用什么草、什么木,完全没有头绪。庄友谊还摔破收集的标本,查看里面的秘密。虽然他认定以现代的技术制作珠光青瓷,肯定没问题,但他也坦言:“复烧珠光青瓷之路,不知道尽头。” 从2010年有了复烧珠光青瓷的念头开始,庄友谊花了整整11个月时间,烧了200窑以上、数万件样品。但样品都跟珠光青瓷的枇杷黄效果不一样。不断尝试就意味着不断花钱,庄友谊投入的十几万元跟着打水漂。 2011年,庄友谊终于烧出了有枇杷黄效果的珠光青瓷样品,但专家认为,样品做得太精致了,缺少珠光青瓷本身所带的质朴气息。庄友谊开始反思,古代的生产力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窑烧肯定是就近取材,不可能到几百几千公里外去运载胎土。 如此一来,庄友谊缩小取材范围,就在汀溪窑址周边重新取材、研究配方、请教专家。他和工人不断试验不同的温度,并调整配方比例。有时,他在工厂一待就是两三天,柴烧时,基本上接连两天都不能睡觉。原来,柴烧时的火仓与窑仓是分开的,窑必须循序渐进地升温,还要注意火力、风向等,而这些只能依靠目视判断。 |
相关阅读:
- [ 12-09]男子复烧出厦门同安珠光青瓷 倾其所有从未放弃
- [ 06-20]到同安赏珠光青瓷 见证千年“海丝路”
- [ 06-19]厦门同安珠光青瓷名扬世界 见证千年海丝之路
- [ 01-23]中国古代北方青瓷代表来了 耀州窑精品展亮相厦门
- [ 08-07]江头社区近距离接触珠光青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 03-27]大师陶瓷名作同安文化馆内展出 珠光青瓷重现人间
- [ 07-30]厦门同安12名知名画家“拾柴” 复兴同安窑系青瓷
- [ 01-12]同安汀溪欲造"珠光青瓷"产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