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超低息贷款一个月骗了51人 厦门近期贷款诈骗警情高发

2017-04-25 10:18  陈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缺钱上网办贷款,款没贷到反而被骗走几万元。最近,厦门“低息贷款骗局”高发,一个月内就有51人被骗。

据统计,2017年3月24日至4月23日,厦门贷款类诈骗警情共成案51起,涉案总金额47.7万元,最大单笔6.12万元。

昨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发布提醒,并揭秘贷款骗局中骗子常用的“五大套路”。

案例:办了假贷款,被骗5万元

小苏是厦门的一名个体商户,他因为急需用钱,于4月11日在网上搜索“贷款”,随后在一家“贷款网站”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

第二天,小苏就接到一个自称“北京宜信普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电话,对方自称能提供10万元的贷款,并煞有介事地通过QQ邮箱传了一份无抵押贷款合同。

小苏信以为真。接着,对方又称要支付10%的保证金,确保小苏有还款能力。于是,小苏很快汇款10000元保证金。

之后,对方又先后以做流水账、缴交风险担保金为由诱骗小苏转钱。小苏一心想快点拿到钱,就这样一次次向对方指定账户转钱,一共被骗汇了50000元。

直到2017年4月16日9时许,小苏再次拨打对方电话询问贷款办理进度时,发现对方电话关机,这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数据:一个月时间,51人先后被骗

据警方统计,近期厦门贷款诈骗高发,一个月内贷款类诈骗警情共成案51起。发案数同比去年上升50%,环比上升41.67%;涉案金额同比去年28.3万元上升68.55%,环比上个周期17.1万元 上升179.95%。

受害人群从性别看,男性37人占比72.55%,女性14人占比27.45%。从年龄看,20岁以下1人占比1.96%,20-29岁31人占比60.78%,30-39岁9人占比17.65%,40岁以上9人占比17.65%,未知1人占比1.96%。

从职业看,工人7人占比13.73%,个体户22人占比43.14%,公司职员7人占比13.73%,军人2人占比3.92%,无业8人占比15.69%,其他5人占9.80%。

此类骗局中受害人的转款方式,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支付宝转银行卡。在51起案件中,就有25起是通过这样的转款方式,占比接近一半。另外,微信转款有13起,其余还有现金存款8起、报验证码和手机银行各2起、网银转款1起。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网上贷款

警方表示,网上发布的那些“只凭身份证就能贷款”或者办理信用卡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骗局,都不要轻信。而且,一般正规合同都是需要面对面签订的,如果以传真合同的形式办贷款,通常可以认定为诈骗。

在这类骗局中,骗子通常先以“不要担保、无需抵押”、“超低利率”等“诱人”字眼吸引你的眼球,然后会一步步骗取你先支付首月利息、保证金、保险费、担保费、放款费、公证费、抵押金、开卡费等等,还会以你银行流水不足、查验你的还款能力或者是验资为名,要求你将自己账户上所有的资金打至骗子的账户。

对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有资金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贷款,不要相信此类网上贷款信息。

揭秘

这“五大套路”假贷款最常用

套路1:无需任何抵押

“不要担保、无需抵押”,利用这些虚假广告来吸引那些急需筹钱贷款的人,将人引入骗局。此类骗局性贷款几乎不设立任何贷款条件,无抵押无担保,且利息极为“合理”。

套路2:贷前先交费

一般正规的贷款机构在成功放款前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所以如果在网上申请贷款,对方让你先付手续费等费用的话,一般都是骗局。

套路3:超低息贷款

与其他贷款机构相比,银行的贷款利率可谓是最低的了。所以,如果在网上申请小额贷款,利率比银行还低,如“3万至10万元的小额贷款,利率仅为1%”,那很可能就是一个骗局。

套路4:只要身份证

抵押贷款是要有抵押物的,无抵押贷款也是需要稳定的工作以及工资流水还有良好的个人信用才能申请,完全不存在只用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获得贷款这种情况。如果申请网上小额贷款的时候,对方说凭身份证即可获得贷款,就是骗局,千万不要上当。

套路5:无需见面传真合同

虽说网上贷款可以在网上提交申请资料,但是最后一般都会选择面签合同,所以对方说“无需见面传真合同”,就是骗局,千万别中了圈套。近期,厦门警方接报的51起贷款类诈骗警情中,有8起是通过发送假合同取得受害人信任从而实施诈骗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