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一瞥
福建日报讯(记者 廖丽萍)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两年间,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横跨岛内外的厦门自贸片区最让人关注的不是“推地刨坑、拔地而起”的外在变化,而是一场“润物无声”的内在变革所激发出的无限活力。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聚焦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台先行先试、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环境、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厦门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集成破题中亮点频频。据统计,自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256项创新举措,在福建省通报225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108项,39项属全国首创。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正助力厦门自贸片区的改革向深向前,大踏步迈向开放的新起点。
制度创新:投资贸易更便利
“打开手机APP或者电脑页面,登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填写报关信息,海关审核查验后,再完成在线支付税款,只要几分钟的时间,整个报关操作就完成了。”一边演示报关流程,沈女士一边介绍说,如今,“互联网+自主报关”给她这样的“海淘族”带来了福音。
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支撑,构建智能化在线通关服务体系,厦门正在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进出口服务行业的深度融合,释放更多更好的改革红利。作为商务部评定的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目前,厦门口岸主要通关业务均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平台报关比例97%,报检比例100%,平台用户数超5000家,间接服务企业逾1.5万家,日单证处理量破11万票、年破3000万票。平台2.0版规划新建设81项系统应用,已上线59项,正在规划建设平台3.0版。
制度创新,为投资贸易便利化打开新的窗口。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全国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商事登记“零成本”和最低实缴资本“零首付”;推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等;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的管理模式,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项目审批时限由21天缩短至1天。率先实施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通关模式,推行关检“一站式”查验,建设片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推行关检“一站式”查验和海关查验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实施物流分类联网监管;免除集装箱查验服务费,减免申报环节报关报检经营性服务收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6000多万元。厦门口岸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厦门口岸啤酒、红酒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26%、8%。
产业集聚:新兴业态促转型
2016年,厦门实现航空维修业产值121.06亿元,同比增长24.8%,航空维修首次成为超百亿产业链、厦门市制造业第七条百亿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发动机、航空电气及其他飞机零部件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技术培训为辅助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创新发展路径,打造产业转型发展大平台,厦门自贸片区成功吸引了一批高端产业在这里开花结果——
打造区域性融资租赁集聚区,厦门自贸片区的飞机租赁业已形成拳头特色,截至2017年2月,片区累计引进223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352亿元,融资租赁企业经营情况较好,实际开展业务并缴纳税收的企业89家,2016年纳税2亿元;
做大商贸流通服务平台,厦门自贸片区整合邮件、快件、跨境电商平台,建立“跨境直购”快速通关模式,2016年,片区跨境电商进出口4200多万件、货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40%;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渔港新天地建成投入使用,将建成片区首个集邮轮旅游、跨境商品展销、文创及绿色生态产业、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商务休闲平台。全国首创的旅游要素同业O2O交易中心——腾邦欣欣旅游产业园6月运营以来入驻近50家旅游企业,每天交易量达2000万元。成功举办了“探寻永生-古埃及的神秘宝藏展”等国际艺术品展览。
在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过程中,厦门自贸片区把供给侧改革着力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强化制度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效果显著。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厦门自贸片区累计引进企业2.5万家、注册资本近4100亿元,聚集形成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创新创业、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七大产业,成为推动厦门发展的重要引擎。
职能转变:纵深推进“放管服”
走进厦门自贸片区的综合服务大厅,改革带来的高效便捷服务随处可见。在涉税业务办理窗口,象屿国地税“一窗联办”的举措,让纳税人体验了便民办税。办理涉税业务只需取一个号,向任一窗口提出申请,国地税工作人员将自行在内部流转受理业务,节约了排队时间,也避免纳税人重复整理报送材料、“多头跑”,极大地减省了纳税人的时间成本。
此外,象屿国地税还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联合设立“税收服务工作室”,抽取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定期在“税收服务工作室”接受纳税人的预约咨询;推出自贸区预约办税服务卡、压缩国地税之间处理问题流转天数、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诚信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
纵深推进“放管服”,厦门自贸片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国地税一窗联办、税控发票网上申领、手机领票服务等创新举措,95%的办税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推进食药领域“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试行告知承诺审批制度,简化对小餐饮、小作坊核准条件、合并简化审批材料等16项措施,并复制推广到全市,惠及1.2万家企业。同时,优化再造“多规合一”审批流程,加强多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自贸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功能,启动全国首家设在自贸区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厦门(厨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厨卫等产业提供一个集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功能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但是,厦门自贸片区在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创出了全国改革试点经验。以信用管理为核心,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多元共治模式。构建“互联网+社会共治”综合监管平台,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开展商业银行经营承诺制试点,建立完善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并且试点知识产权“三合一”执法模式,在“三合一”的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执法,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
扩大开放:中欧班列串联市场
一趟班列,串联中、欧市场,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新通道。不久前,经两个多月试点,“安智贸”首条铁路专线正式启动,作为全国首条加入“安智贸”项目的铁路专线,中欧(厦门)班列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上又迈出新的一步。
“货物刚经海关放行登上班列,相关信息就已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传送到波兰海关,中国海关查验过的货物,波兰海关原则上不予查验,有效节省企业的报关时间和查验费用。”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鲁澎介绍说,作为“安智贸”项目 的试点企业,他们获得了国际认可。
充分发挥海空航运口岸、“海上海外”等特色优势,厦门自贸片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通了中欧(厦门)班列,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新通道,将串联起更多、更广的市场。
“在原有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的基础上,新开通直达俄罗斯莫斯科的线路。”中欧(厦门)班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邢屹介绍,厦门将在总结以往货物通过海铁联运方式搭乘班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筹划开行东南亚线路。据统计,截至2017年3月,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发运126列,6744标箱,货值18亿多元。
在厦门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来自台中的柳智腾与另外两名台湾伙伴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看准自贸片区在互联网金融信息产品方面的先行先试,他们创办了厦门顶钧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券商第三方服务软件”。
像柳智腾这样在厦门创业的台湾创客,并不是少数。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内共有厦门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和云创智谷两个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入驻企业600多家、台湾青年200多人,以创新创业为平台,厦门自贸片区对台交流合作正日益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