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聚精会神观看影片。
陈俊雄(左二)在观影会现场和观众分享拍摄心得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 张 珺 )村民陈俊雄关闭生意红火的铝合金加工厂,投身家乡建设;孝子郑忠平、柯经发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农村青年王鹭鹰坚持学习雕塑艺术,取得成就后回馈社会;谢永寿热衷收藏古物,践行“谢氏家训”;张武阳辛勤创业,带领东埔村民致富……昨日,以海沧草根群体为蓝本拍摄的五部微电影在阿罗海广场梦露影院集中上映。
这些草根味十足的电影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海沧人身边的“正能量”故事,有些人还亲身参与其中,“自己”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让观众们倍感亲切。
本色出演
观众连声叫好
观影会上,五部讲述不同故事的微电影一经播放,便引来现场观众一片叫好声。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熟悉”——观众们熟悉演员、熟悉场景、熟悉故事,更熟悉电影所要表达的耕读文化的内涵。
这五部微电影中,《逗阵来拍拼》被称为海沧版的《中国合伙人》,讲述了青礁村院前济生缘合作社社长陈俊雄通过寻找合伙人,唤起村里年轻人敢拼爱拼的精神,在家乡创业并带领村民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古物永寿》再现了农民收藏家谢永寿一次收购古物的经历,讲述了他通过收购古物希望留住乡愁的情怀。微电影《憨人》、《万吨宝玉一座村》、《电话那头》也均取材于海沧真人真事。
其中,《逗阵来拍拼》和《古物永寿》的主演本身就是故事的主角“陈俊雄”、“谢永寿”本人。陈俊雄坦言自己是本色演绎带领全村青年创业的故事,“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很轻松,故事我太熟悉了,台词也都是平时所说的大白话。”另一个主角谢永寿则用标准的闽南话将农民收藏家的情怀演绎得栩栩如生,获得一致好评。而用闽南话来演绎,最重要的考虑还是“接地气”。
《电话那头》摄制组负责人张瞳瞳表示,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身边的真实故事拍给他们看,讲给他们听,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
饱含深意
草根电影接地气
实际上,此次海沧微电影的集中拍摄上映也饱含深意,因为它们一方面接社会现实的地气,另一方面也接弘扬耕读文化的地气。因为这五部微电影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耕读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也是海沧发展的强大动力。
梦境影视负责《逗阵来拍拼》的拍摄,在公司负责人冯勉看来,他希望通过将陈俊雄的事迹搬上荧屏,让更多的本土青年振作起来,为家乡也为自己的青春做一些事情,“希望青年们特别是所谓的‘拆二代’们不要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上,无所事事,精神变得空虚起来,在海沧干出一番事业的机会比比皆是。”
影片《古物永寿》导演高现顺告诉记者,“影片具有很明显的闽南乡土特色,选择闽南语来演出,能让观众有接近感,更好地感受主角的情怀。”而主角谢永寿则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重视渐渐消失的文化遗迹,留住历史,留住乡愁。
“我相信,我们海沧群众通过这些微电影,看到身边人身边事,一定会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和生活事业前景的美好,感受到耕读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区委副书记曹放高度评价五部微电影,称其突出了“原生态、平民化、草根性”。
创新实践
弘扬民间耕读传承
借助五彩荧屏,演绎精彩故事,传播耕读文化,弘扬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这样的事情海沧去年以来一直在做。昨日下午的微电影首映,也是海沧本土原创公益系列微电影《海沧微故事》观影会的第二季。此次上映的微电影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海沧人自强不息、爱乡恋乡、拼搏进取、仁爱孝悌等耕读文化的精髓,给广大市民以启迪。
据了解,《海沧微故事》全部立足于海沧本土,将真实发生在本地积极向上的感人故事拍摄成系列微电影,通过更加立体、鲜活的镜头语言,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型的传播形式,让影片在年轻人的群体里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这种创新实践的方式,将更好地展现海沧的耕读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与文明风尚。
首映仪式上,观众们也给予身边的草根明星很高的赞誉。“看了这几部微电影,让我更好地了解到海沧人身上文明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观众杨婷婷告诉记者。
今年,海沧一共筹拍了10部系列微电影。另外5部微电影即将于7月与观众见面。
【链接】
即日起,市民可通过优酷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索影片名称进行观看。
【数据】
观影会期间,主办方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直播,同时有98.9万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