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狮爷
鲎壳做成的﹃鲎勺﹄
东南网4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从一件百衲衣开始,上百件藏品,沿着“衣、食、住、行”的脉络,探寻起百年之间的闽南生活美学,也讲述着闽南人的“乡愁”记忆。
4月15日下午,“吾土吾民”——闽南文化百年之间衣食住行生活美学展,在厦门市思明区龙山文创园清一家舍开展。
“天上一块铜,落下压着人。人要跑,压着狗……”闽南童谣念诵开场,古朴清幽的清一家舍,仿若穿越回百年前的闽家院落。
在策展人王建育的“代言”下,这些藏品有了“生命”,描绘出了一幕幕闽南传统生活场景。
朴素粗犷的薯茛衫,透着海岛渔民的生活习性;丝线将竹梢末节,串成了这件晚清细竹节背心,古人的手艺让人震撼;鲎壳做成的“鲎勺”,曾是闽南乡间大厨手中翻飞的“神器”,美味佳肴由此飘香;还有墨笔勾画的宋代“床母”崇拜神像、晚清科举书童挑的行囊、蝙蝠造型的闽南建筑构件和守望海峡两岸的“风狮爷”……
这场展览,由清一品牌创始人郑清儿邀请闽南收藏家王建育共同完成。历时5个月,跨越厦门、漳州、泉州、台湾,从征集到的200多件藏品中,精选了百来件出展。
举办此次展览,主办方更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闽南本土文化,建立传统文化自信。
现场吸引了百名市民朋友到场观展。市民感叹,小时候的记忆,在这里全部翻涌回来了,这就是“看得见的乡愁”。
此展览为期两个月,截至6月15日。其间,清一家舍还将邀请闽南文化专家,举办南音雅集和闽南语讲座等。
为方便市民前往观展,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30分至晚上8点30分,免费开放。
展览地点:厦门市思明区龙山南路84号龙山文创园一号楼清一家舍。
特写
百衲童衣,闽南人的知恩图报
现场,一件打满补丁的童衣,吸引了众人驻足。闽南收藏家王建育介绍,这叫百衲衣。旧时风俗,常生病难养育的孩子,起贱名、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才能祛病化灾。穿百衲衣,其实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头布尾,千针万缕地缝制成衣裳穿上,相当于“护身符”。
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要还布报恩,还一块能做衣服的布。索之碎布、报之匹料的百衲衣风俗,也体现了闽南人的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海捞碗,讲述疍民历史
这只清代“海家乐”青花小碗,是闽南海域出水的。其上刻画着一幅海边疍人的生活画面。渔妇坐船头,伸出去的竹竿晾晒一件衣裳,男人哥俩岸上对饮话仙。
王建育介绍,以前的厦门港就住着不少疍民,而放眼闽南地区,也有多地曾经住着疍民。在泉州更有一处清代摩崖石刻,有“疍户揪螯蛤”的字样。
声音
传播闽南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郑清儿是清一品牌的创始人,也是清一家舍的主人。对于这次展览,她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喜爱上闽南文化中的美学,了解闽南文化,建立传统文化自信。
作为一名设计师,郑清儿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曾在时装秀中,融入了泉州蟳埔女、厦门凤凰花等闽南元素。她认为,设计应该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上,和现代艺术结合,衍生出新的创作,而闽南文化就是其中不错的养分。
此外,郑清儿透露,此次展览,她还将邀请国际友人前来参观,让他们感受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今年,她还将远赴美国授课,给当地的学生传播民族文化。
据了解,落户龙山文创园近一年,清一家舍已策划了15场公益文化活动,向世人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及东方生活方式之美。
此次展览的闽南文化藏品,跨越厦门、漳州、泉州、台湾多地,来自于多位热心藏家和机构的分享。举办此次展览,他们也纷纷表示,希望借此平台,传播闽南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