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昨日,在筼筜湖槟榔路一侧,17号、18号排洪箱涵倒虹管的修复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工人们正在清理围堰,并清除掉湖底淤泥。
随着清淤工作临近尾声,目前,整个筼筜湖的灾后改造提升工作也即将结束。提升后的筼筜湖,“颜值”有了很大的提升。
倒虹管“生病” 修复工作15日可完成
昨日,在筼筜湖槟榔路与凤屿路交叉路口处,正在进行围挡施工。此处工程是筼筜湖17号、18号排洪箱涵倒虹管的修复工程。导报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围堰进行拆除,同时,也有工人对湖底的淤泥进行清理。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筼筜湖17号、18号排洪箱涵倒虹管“年龄”将近20岁,口径800毫米左右。两个倒虹管都比较老化,而且问题也不少。该人士说,倒虹管其实就是一个排水管道,这种排水管道下穿河道,所以,清理工作并不容易。17号、18号倒虹管都出现一定的“病状”,其中,18号倒虹管是堵塞严重,而17号倒虹管是承接处漏水,导致附近生活污水溢到筼筜湖。
此次修复工作从2月15日就启动,预计本月15日完成,目前,已经在拆除围堰。整个倒虹管修复完毕后,可以有效缓解此处湖体产生的臭味。
集中进行“除臭” 整体改造提升接近尾声
从去年12月开始,结合灾后重建,筼筜湖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以功能性修复为主,整个改造预计月底完工。此次改造提升,对筼筜湖沿线环湖步道的老旧石板进行翻修,重新进行铺设,此外,还沿湖打造多个休闲广场。
昨日,导报记者行走在筼筜湖湖畔看到,整个筼筜湖的绿化景观提升很多,沿湖的树木在4月的暖阳照耀下,已经绽放出朵朵小红花,给筼筜湖增色不少。
除了景观提升之外,近来,相关部门还针对筼筜湖“臭点”集中力量开展清淤,科学调控筼筜湖水位,清淤后淤泥立即装袋,全面清理护岸,减少因附着贝类死亡引发臭味的几率。此外,为了给筼筜湖“除臭”,相关部门还向水体投放微生物菌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