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抗战老兵伯金安逝世 毕生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017-04-03 09:45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年轻时的伯金安。

转业到地方工作时的伯金安。

抗战胜利70周年,伯老在家中翻出十多枚军功章,佩戴上,坐得笔直,观看北京大阅兵。

重病在床时,伯老每天也要看报纸。

【名片】

伯金安:

1927年生于山东荣成,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厦门等战役。曾任思明区法院院长、开元区法院院长、市台办副主任,1988年4月离休。

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 通讯员 李娟 郭慧云)

不久前,台湾著名音乐人杨慕,站在厦门闽南大戏院的舞台上,为百里之外病床上的一位90岁老人祈福。这场在海峡两岸颇有影响力的音乐会,其中一首歌《爸爸不要老》便是为老人而作。

这位心怀民族大爱的老人,终归还是走了。音乐会后没多久,他停止呼吸,但怀念并没有停止。

半生戎马,打过日寇,参加过解放厦门等战役;半生为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组建厦门市台办。抗战老兵伯金安曾对孩子们说,“爸爸要做的事,就是让对岸家人早点回家”。

在孩子记忆里,父亲所做的“对台工作”都与人文情感有关。他常带着对岸同胞看歌仔戏,讲家园与乡土,讲历史与情怀。“父亲说,同胞间对生命情感的尊重与交流是最大的温暖和力量,那是大写的家。”小女儿伯春杨说。

15岁起参加抗战

亲历解放厦门等战役

山东荣成,临海的一个村庄,伯金安出生在这。

抗战爆发,日寇占领荣成,万民涂炭。中共地下党组织找到15岁的伯金安,问他,怕不怕死?敢不敢去日军驻地探一探?伯金安说,被日本鬼子害得生不得死不得,还怕什么死?他伪装成卖鱼的摸进日军炮楼,摸清敌军分布,配合八路军成功打击敌人。“70多年前的侦察作战细节父亲都记得,连地形和路线都能画出来。”伯春杨说。

17岁,从小吟诗的伯金安加入共产党,提枪上马,亲历淮海、渡江、解放厦门等战役。他很少和孩子们提战争往事,“印象中仅存一些片段,他在指挥部里参与制定作战方案,战前配备粮草、战后打扫战场。提到最多的渡江战役,父亲说起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指挥和组织了渡江需要的竹筏木排。一边在隐蔽之处日夜造筏,一边挨家挨户说服老乡拿出竹筏,完成了在当时条件下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伯春杨说。

单人单枪去谈判 

让对方全部放下武器

一路南下,解放福建、解放厦门。

1949年9月,福建九龙江边的东美镇,伯老带着几个兵和国民党兵团狭路相逢。他营造出设置了埋伏的假象,单人单枪前去谈判,从家国情怀讲到兄弟情感,最后不费一枪一弹,使得国民党某兵团一个残缺旅全都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大炮把伯老耳朵炸成残疾,他却常对孩子们说:“我只是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一名战士,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友,才是我敬仰和想念的英雄。”

抗战胜利70周年,88岁伯老在家中翻出十多枚军功章,佩戴上,坐得笔直,观看北京大阅兵。激动处,他挥毫写下“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要给对岸同胞家的温暖 

带着台湾渔民看歌仔戏

解放厦门后,伯金安留下了。

1972年,先后在法院、海关等重要岗位任职的伯老被委以重任领导组建厦门市台办,随后担任台办副主任,直到1988年离休。

“记忆中,厦门常会招待过来避风、补给的台湾渔民,父亲会带着这些渔民去看歌仔戏。父亲说,要让他们有归属感,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脉相承的。那时常会用热气球向对岸投放一些食品生活用品和宣传品,父亲说,对岸住的是我们的家人,爸爸要做的事,就是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让他们早点回家。”伯春杨说。

一位台湾人来厦门,与伯老交流后,非常感慨台办对台胞的关怀,主动给伯老画了一幅工作中专注又风度翩翩的素描。

半生在做“对台工作”,伯老却没去过台湾。病重期间,他说,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看到祖国和平统一的那天。

遗体告别仪式上,市台办主任黄河明说,伯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是厦门市台办的元老,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带孩子们出去玩 

也一定是带着书的

10年前,80岁的伯老回了趟老家,一定要上山,给父母扫墓。他长跪墓前,泪流满面,哭成小孩。

下山后,他四处打听、辗转找到一位90多岁已卧床不起的老太太,拿出鼓浪屿馅饼,一口一口喂她。小时候总吃不上饭,这位邻居大姨常会偷偷从家里拿些吃的给伯金安,滴水之恩伯老记了一辈子。他担心馅饼放在行李中托运会碎,从厦门到山东这一路都手捧着馅饼。

不讲究吃穿,破洞汗衫穿很多年,伯老却有诗人情怀,会拾片落叶回家,毛笔写上“一叶知秋”。去年七夕,久卧病床的伯老颤抖着给陪他走过61年的老伴写下:“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这一生,他极重书香传家,带孩子出门玩也一定是带着书的,对孩子品性要求极严却没说过一句重话。两个女儿都保送名校,读研读博,外孙女以全市前十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

小女儿与台湾音乐人杨慕合作,写词谱曲,将一首首“城市暖歌”在两岸唱响。伯老没能听到音乐会,但在病榻的最后日子,他将一首首词曲细细看下来,看到为他而作的那首《爸爸不要老》,90岁伯老泪下。他艰难起身,执笔写下:“遥望梦中最想念的地方细浪拍岸/我的故乡那里青山不老/海水流长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曾上演在这片土地上/使人怀想/永远不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