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护和展示角度来看,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内的大型海洋生物标本堪称“佳品”
石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我省水产渔业的重要科研成果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雯)走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的路子,福建“海洋人”正在快马加鞭补齐短板。省海洋与渔业厅通过整合和优化配置海洋生物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牵头在厦门重点建设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与海洋三所建设的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互补,从而解决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的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难题,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同时,促进海洋科技服务公共系统实现社会共享,成为福建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的“智库”。
宁德大黄鱼、莆田南日鲍、晋江紫菜、漳州石斑鱼、泉州金牡蛎……提及水产品,许多福建品牌早已成为消费者眼中的一张地方特色名片。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山海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海洋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福建省渔业品牌的快速崛起,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更受惠于不断创新升级的生产技术。
但是,在福建的“海洋人”看来,福建海洋经济尤其是水产业的高速发展之路依然面临着挑战。从现状来看,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依然以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化工产品开发为主,技术含量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开发产品还是以海洋食品、生产原料等初级加工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多数海洋生物高值化研究成果仅停留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缺乏相应的产业化平台条件,再加上产学研体制不够完善,科研单位与企业和市场没有实现完全无缝对接,造成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而企业却受困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日渐式微。
【亮点1】
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
作为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之一的科研成果展示及信息服务中心,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是厦门首个专门以海洋与渔业为主题的科学馆。
5.3米长的皇带鱼标本与色彩缤纷的水族箱揭开了神秘的海洋生物面纱;180度环形影幕和全息投影设备不间断描摹着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神奇的动态数字沙盘展示着海洋科技产学研合作的魅力……2015年10月,作为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之一的科研成果展示及信息服务中心,即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正式在厦门开馆。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厦门首个专门以海洋与渔业为主题的科学馆。
虽然已开门迎客一年多时间,海洋渔业科学馆仍在不断更新着藏品,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赠送的3米长中华鲟标本为科学馆再添了除皇带鱼标本外的又一件“镇馆之宝”。一位外地专家在参观后曾评价,从保护和展示角度来看,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内的大型海洋生物标本堪称“佳品”。而对更多业内科研工作者而言,科学馆里包括“红云石斑鱼”杂交新种、“厦兴龙1号”、“金蛎1号”和“福科1号”新品系、杂交海带新品系等新品种的实物,以及循环水养殖技术等福建省水产渔业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开展“头脑风暴”的机会。
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科学馆更致力于怎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换句话说,也就是采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普通民众传播海洋渔业科学知识与资讯。科学馆的工作人员说,馆内的展品还会一直丰富与更新下去,比如孩子们最喜欢的彩色水族箱,就会时不时地更换饲养品种来抓住孩子们的心,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开馆至今,科学馆已迎来数千名参观者,并且无论是大中小学生、普通社区居民,还是科研专家,科学馆全都一视同仁不收取任何参观费用。
【亮点2】
“厦兴龙1号”白对虾
“厦兴龙1号”的相关实践是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另一大建设项目——闽台重要海洋经济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重要内容。
海沧区鳌冠村的厦兴龙公司鳌兴对虾育种基地,这里培育出了福建省自助研发的南美白对虾抗病、速长优良品系——“厦兴龙1号”。2008年,由省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专家与厦兴龙公司启动合作,开展南美白对虾种质复壮、人工育种和健康苗种培育等相关内容研究。项目组以来自美国的南美白对虾为种原,以速长、抗逆为选择目标,结合群体选育、家系选育技术方法,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技术,从提升种质和生态化育苗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虾苗的种质质量和健康水平。经过多世代选育,培育出如今的“厦兴龙1号”南美白对虾新品系。目前,“厦兴龙1号”能年产优质种虾约10万对,健康虾苗80亿至100亿尾,产品销往全国,这对提升“厦门虾苗”的种质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科研人员还将对“厦兴龙1号”持续进行种质改良和提升。
事实上,鲜为人知的是,“厦兴龙1号”的相关实践也是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另一大建设项目——闽台重要海洋经济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重要内容。所谓种质资源,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解释,就相当于水产品的遗传基因,用来保证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繁衍。而我省正在建设的种质资源库,简单来说,就是将那些又大又壮的核心水产种质保存固定下来,通过种质开发,经过杂交试验,获取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除了“厦兴龙1号”,还有石斑鱼、观赏鱼、海马等活体种质库都将落户翔安区小嶝岛。
【项目名片】
闽台重要
海洋生物资源
高值化开发
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主要有哪些部分?
项目将分别建设闽台重要海洋经济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产业化开发技术工程中心、产品综合评价及标准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展示及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总面积10000㎡。
>>主要做哪些研究?
项目将依据服务社会、技术共享的要求,联合我省涉海企业建立闽台重要海洋经济生物高值化示范基地,开展项目合作与技术对接,进行闽台地区交流与国际合作,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项目合作,创新和引进先进的开发利用技术,为福建地区海洋生物高值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将起到什么作用?
令水产科研人员感到振奋的是,在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产业化开发技术工程中心还将建设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中试车间,这就意味着,衔接实验室与产业化之间的重要环节将被打通,科研人员不必再受限于中试条件,可极大地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