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17年前厦门抹香鲸轰动全国 被制成国内最大标本

2017-03-27 10:26:45兰京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抹香鲸最早曾被拖到白城对岸解剖

犹如一块巨大的礁石

长约18.6米,重达48吨

国内最长的抹香鲸标本

对比>>

解剖技术大飞跃

厦门日报讯(记者兰京)“主刀”人童慎汉直言,2000年,因对抹香鲸的结构不了解,下手解剖都得靠尝试。当时,参与解剖的屠夫有40人,用了30多把屠刀还需要通过梯子爬上去解剖。现在,只要十几个小时,用到的工具就有解剖刀、剔骨刀、弯刀等。“不管多大的鲸,5个人就够了。”

童慎汉说,之前,骨肉分离只能用刀削,或者用土掩埋分解,耗时数月乃至3年。2008年,在山东刘公岛那次抹香鲸标本制作中,他独创了“蒸排骨”方式,将蒸汽机用于骨肉分离。快速有效,取得解剖技术的飞跃。

近日,关于“厦大专家‘主刀’国内首例抹香鲸母子标本”的报道,引发全国关注。这也让不少老读者想起了17年前轰动全国的“厦门白城巨鲸”。

巧合的是,当年的“厦门白城巨鲸”和此次“深圳迷途抹香鲸”都发生在3月第2个周末。更巧的是,这两例抹香鲸的解剖和标本制作都由同一人“主刀”——童慎汉。

约18.6米长、48吨的“厦门白城巨鲸”被制成当时全国最大的抹香鲸标本。事件中,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重视、努力和良性互动,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为厦门赢得了声誉。自此,厦门团队也成了全国鲸类解剖标本制作领域的“后起之秀”,连连取得技术突破。

17年前的这段经历更被不少人称为“传奇”。为一探“传奇”,昨日,本报记者专访多位亲历者,为您独家揭秘17年前巨鲸解剖档案,透视这17年来鲸类解剖技术的革新。

无处安放

解剖地换了又换曾发生“失鲸”意外

17年前,童慎汉,31岁,是厦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白海豚是他做过的最大标本。

“白城发现一头抹香鲸,你赶快来!”2000年,3月11日,他接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宗国教授的电话。童慎汉还记得对巨鲸的第一印象:黑灰色的,犹如一块巨大的礁石,长约18.6米,重达48吨。他和黄宗国教授等科研人员遇到大问题——在哪里解剖?

抹香鲸是渔民从晋江拖来,早已死亡,开始腐烂,还有爆炸的危险。在白城就地解剖,肯定不合适。经讨论,他们将抹香鲸拉到对岸,漳州的屿仔尾。可3月13日中午,他们被村民驱赶。村民害怕解剖的腥臭和血水,让养殖的牡蛎、紫菜、鱼虾出问题。

各方协调不下,解剖团队只好撤回厦门。解剖团队决定在傍晚退潮前,由渔船将抹香鲸拖离屿仔尾。可抹香鲸刚离开岸边不久,绑在鲸上的绳子断了,巨鲸在海上漂浮不见了。

此时夜黑风大浪高,解剖团队立马联系上渔政部门。渔政部门、边防部门和鼓浪屿科技局立马派出两艘渔船出海协助寻找。在茫茫大海上,他们打着灯光,一点一处寻找。晚上7点半,渔政部门将巨鲸找到。但是,因风浪大,直到晚上11点多才拖回厦门。

史无前例

在船上解剖了一周供给全靠小船

14日晚10点半,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东渡港务分公司得知情况后,派出起重船,将巨鲸吊到充当“手术台”的荣平8号驳船上。中断近32小时后,解剖工作才再次恢复。

港务集团组织人员“织就”了一张由20余根钢管、8根钢绳拼装起来的巨型“渔网”,启动60吨的起吊机,才将巨鲸捞起,放在驳船舱底。

“船随着海水起伏,难度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亲历者说。40名屠夫,15人一班,两班轮流,进行解剖。屠刀就用了30多把,3名屠夫在一旁磨刀,其他的负责拉皮,打包内脏、鲸肉等,单解剖就用了近50个小时。

“第一次解剖这么大的抹香鲸,没有经验,只能一点点尝试。”童慎汉说,当时,各部门工作人员,加上解剖人员,60多人吃喝都在船上,供给全靠小船。“累了就披着外套,在船舱上睡一会。”白天加黑夜,连续工作了一周。

“不时有渔民划着小船送来海鲜。”童慎汉还记得,中途,他回家拿衣服。出租车司机闻到他身上的腥臭味,就猜出他是解剖抹香鲸的团队,而免了他的车费。这样的事也发生在其他工作人员身上。童慎汉说,解剖的队员没有现在的防护服。“身上穿的衣服都臭了。”

“254块骨骼!”83岁的黄宗国仍清晰地记得当时抹香鲸解剖数据。至今,他仍在海洋三所,从事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但是,在当时,骨肉分离只能用土掩埋的方式分解,耗时数月。

保养完好

最大的抹香鲸标本每季度保养一次

2001年元月,这例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抹香鲸标本,在各方努力下,顺利在厦门海底世界展出,每年迎来百万游客观赏。

海底世界副馆长林凤舞介绍,抹香鲸标本作为“镇馆之宝”,迄今仍是国内最长的抹香鲸标本。林凤舞说,每个季度他们都会对标本进行保养。如果表面有灰尘,工作人员就会用羽毛弹拂拭,深凹处则用洗耳球吹尘。为了防潮,他们会定期开启抽湿机,并确保标本馆的通风。同时,他们在标本馆内放置了樟脑丸等,用于防虫。每年,标本馆还要请童慎汉等专业团队维护,进行上色保养等。

据介绍,童慎汉所在团队的去味技术,即鲸类标本骨骼去脂漏油技术,在全国领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