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志愿者进行服务礼仪培训
志愿者在何厝书院义务教学
东南网3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承烺)图书馆里,有82岁老人弯腰弓背劝导文明阅览的身影;斑马线上,有“小红帽”疏导交通、文明护行的稳健脚步;村居社区,有“爱心运书自行车队”往来穿梭的步履匆匆。
全区142支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37600名登记注册的志愿者,67个重点打造的固定场所志愿便民服务驿站,一连串傲人的数字,成就了翔安的志愿服务向这里的最基层一再延伸,犹如春风化雨,浸润着人们的心田。
守护城市的美,以微笑和得体迎四方来客,扮靓厦门会晤东大门,翔安在行动。
提升 志愿者学习“会晤礼仪”
2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会晤礼仪”集中培训在翔安区政府综合楼大会议室举行。来自翔安区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及92580志愿者服务联盟的450人参与了此次培训。
厦门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施凤堂以风趣幽默的风格,介绍了为什么选择厦门、厦门会晤的条件机遇和顶层设计。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高级教师林育真从大到服务、礼仪、服饰、仪容、社交,小到走路的正确步姿、见到外宾要怎么握手、站在椅子前如何入座离席,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她边授课边示范行、走、立等待人接物的规范姿势,为现场志愿者上了一堂生动的会晤礼仪课。
翔安区委文明办邓春奇介绍,“小节之处见精神,言谈举止见文化,为了让翔安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和专业化,我们通过集中培训,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有效衔接,有效提升全区志愿服务工作运作水平”。
另外,翔安区地税局也开展洁净家园、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
群体 从小孩到老人的默默奉献
又是一个周六,82岁的东园村退休老教师郑寿山,像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了翔安区图书馆。
3000多平方米大的空间里,一大早来看书的人还不多,老郑照例沿着阅览区四处转悠,哪里书乱了,他给整整齐。书架上有的位置太挤了,有的太松了,他给调整好。新书到了,他帮忙上架。“他几乎每周六、周日都来,我们的阅读劝导队少不了他活跃的身影,像他这样的老年志愿者还有六七位,大家轮流值守,共同维护图书馆的阅读秩序。”区图书馆馆长张胜峰说,在这样的文明氛围熏陶下,在这里读书的孩子群体,涌现出了一堆小小文化志愿者,拿起书是读者,放下书就成了志愿者,“我们要用每一个微小的劝导动作,体现翔安的文明之风。现在从孩提到老人,再到6所高校的青年文明志愿者,全都加入了这样的团队”。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正如翔安区发出的倡议所言: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从点滴言行做起,奉献与快乐同在。在这种全城市民主动参与,全力改善公共环境,努力提升公共服务,培育公共道德的自发行动中,志愿服务在翔安各个角落传播、生根。
地域 从城区到村居的点滴渗透
刚刚获得“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的许江煌、陈灵巧,是翔安文明新风、志愿者服务在基层延伸的一个生动剪影。“莫兰蒂”台风过后,开烧烤店为生的这对夫妻,关上店门,全家投入灾后重建,哪里有灾情需要救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经常驻守在各大志愿驿站,义无反顾投入民生服务中。
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有品质。志愿服务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演绎着新的时代内容。
连日来,马巷舫星社区、东园社区等连续开展了多场“洁净家园垃圾不落地”学雷锋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和群众一起动手,拿着扫帚、铁锹和塑料袋义务劳动,一路清扫街道、捡拾垃圾,宣导垃圾不落地的理念。“让每条街道、每个家园变得洁净如初,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志愿者代表洪清爽、陈佳佳说。
在新圩学校小学部,“做文明有礼小东道主”的签名墙特别引人注意。熟悉这所学校的人们都知道,这里的博爱超市远近闻名。
从2011年开始,大量的社会爱心人士给这里的孩子捐了价值60多万元的物品。如何不伤害孩子自尊又能让他们明白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回报的道理?学校想了个办法,通过到食堂帮厨、帮忙打饭、简单打扫卫生,孩子们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博爱超市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新圩学校校长林东荣表示,以活动带动感动,让感动化为行动,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翔安,大量诸如此类的文明新风,犹如春风化雨,一点一滴悄悄植入人们的心里。
范围 从文化到交通志愿 服务全面延伸
在翔安区92580志愿者服务联盟旗下,有这样一支“爱心运书自行车队”。全区40多个图书阅览服务点,这个自行车队负责定期运送配换书籍,让文化下乡,让知识流淌。
近年来,翔安区全力打造92580志愿者联盟,如今该联盟已成为全区爱心传递、信息共享、服务延伸的一个大平台。“关爱我帮您”,爱心延伸至70多个村居以及福利养老院、特教学校、同心儿童院;“幸福我帮您”,未婚青年在这里找到一生所爱;“应急我帮您”,想村居民众日常所急、所想、所难、所需求;“文明我帮您”,让文明城区创建和市民道德文明知识在群众中普及;“环保我帮您”,针对环卫工人需求,让志愿服务得到拓展、延伸。
翔安新圩学校共有1000多名学生,学校前面就是长长的商业街、贸易市场、工商所等,平时上下课高峰时段,这里异常拥堵。但就在这个小小的学校门口,每天都有爱心和感动交织上演。
3个孩子都已经上了大学,但林淑乖依然像其他的新圩嫂子一样,一到放学时段就主动来到学校门口,成为家长义工服务队的一员,接送孩子过马路,扶助老人穿过斑马线,帮忙交警疏导交通。74人的庞大队伍,大多是女性,以至于在当地传为美谈,当地人说“新圩嫂子不但会唱歌,品德更好更高尚”。
大手拉小手,小手反过来也会拉大手。一个很生动的例证是,有个家长骑着电动车带孩子闯红灯,孩子反过来提醒爸爸,要遵守“交通安全准则”,文明出行。而回到社区,家长们也会带动更多的居民,文明出行,从自己、从身边点滴做起,共同扮靓美好的家园。
在这样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出行理念的传导下,翔安文明之风盛行。区文明办主任陈书东说,在学校设立小小志愿者培训基地,通过“大手拉小手”,将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引入校园,再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参与志愿服务,将志愿精神向家庭和社区延伸,这一创举对翔安区学生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无论是翔安新来的建设者,还是地道的翔安人,都是翔安文明的建设者和守护者,都在用自己的文明语言、文明举止、文明习惯,描绘翔安最亮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