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的好风尚 义工捡拾垃圾,劝导文明旅游 游览思明区,行程总少不了南普陀寺。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无垃圾桶道场的寺院,南普陀寺2014年便取消寺内所有的固定垃圾桶,开始推行“垃圾不落地”。 在南普陀寺山门入口,身着黄色制服的南普陀寺义工,服务着市民游客。他们或拿着长夹子,提着垃圾桶,随手捡垃圾,或手举宣传牌,一路微笑提醒游客“庄严佛道场垃圾莫登场”、“口痰不落地 心地当下净”。 义工曾鹭红说,南普陀寺有5000多名义工,自倡导“垃圾不落地”后,义工们从自身做起,践行环保理念,使南普陀寺干净了许多,大家都感到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义工们总是三四个人一组,拿着夹子提着桶,在寺庙里转,捡拾落地的垃圾并宣传环保。他们必须一边走一边四处观察,特别要注意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看看是否有烟头等垃圾。 曾鹭红说,践行“垃圾不落地”理念,不仅让寺庙景区变得美观,让游客感受到了文明厦门风尚,同时也希望通过义工的宣导,让游客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带回他们的家乡。 深入小区的环保观 居民自治监督,从小培养习惯 3月初,巡司顶社区海龙小区来了新住户。没想到,住户刚来,就将垃圾堆在了楼下。这可不得了,老住户们紧急出动,多方反映,还想方设法找寻“垃圾主人”。 要知道,巡司顶社区海龙小区是厦港街道推行“垃圾不落地”的示范区之一。小区不设置垃圾桶,实行定点定时投放垃圾,新来的住户可不能坏了“规矩”。 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叶晓军说,最终,小区的居民找上了门,社区工作人员同行宣导,新住户了解到了小区的规定,当即清走了垃圾。“靠居民自治监督,垃圾不落地才能长久。”叶晓军说,2015年1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是否推行“垃圾不落地”入户问卷调查,当时海龙小区6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垃圾不落地”正式推行后,98%的居民在三个月内加入其中,仅有一些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没参与,物业保洁员就上门收垃圾,参与率也就达到100%。 推行“垃圾不落地”,厦港街道形成一些特色做法,如让居民当主角,成立小区自治小组,身边人监督身边人,邻里互助;或从娃娃抓起,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为了监督一些“不听话”的居民,自治管理组成员更是蹲点、调监控、入户教育,促成“垃圾不落地”长久持续地推行。
|
相关阅读:
- [ 03-20]厦门某社区举行环保意识体验活动 亲子给垃圾分类
- [ 03-14]厦门市注重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习惯
- [ 03-12]倡导垃圾分类 集美区八不文明行为宣传走进铁山社区
- [ 03-08]思明区新增7个志愿服务驿站 践行垃圾分类不落地
- [ 03-07]为城市文明城市发展再下功夫 厦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 [ 03-06]厦门思明区开元街道举行垃圾分类不落地行动
- [ 03-06]思明区新增7个志愿服务驿站 践行垃圾分类不落地
- [ 03-06]思明倡导雷锋精神 践行垃圾分类不落地从你我做起
- [ 03-05]学雷锋做最美厦门人 思明区推进垃圾分类不落地行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