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厦门集美交警创新举措 斑马线后有了“摩托车待行区”

2017-03-20 07:59  房舒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杏林湾路和诚毅北路交叉路口处,已经施划了“摩托车待行区”。

男子闯红灯。

厦门日报讯(记者房舒)昨日,在杏林湾路和诚毅北路的交叉路口处,机动车等候线前、斑马线后,两者之间的位置,出现了一段崭新的交通标线,白色大字写着“摩托车待行区”。这是集美交警大队在充分调研了泉州等地,结合集美区自身实际实行的举措。

除了这一路口外,接下来在集源路与浔江路交叉路口处,这样的“摩托车待行区”也将现身。集美交警希望能借此改善其辖区内摩托车闯红灯现状,进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案例

无证驾驶闯红灯撞车受伤负主责

虽然已经过了1年多,他还是无法像常人一样走路、吃饭睡觉。2016年1月3日晚上,老黄骑着摩托车,在杏林湾路与集美大道交叉路口处,与一辆公交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老黄头部受重创。

老黄当场昏迷,并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躺了2个月后,他才能下地,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记者了解到,事故发生后,交警进行现场勘察、拍照,采集当事人陈述、监控录像等等,严谨取证、调查之后,对事故主要、次要责任作出了界定,老黄因为闯红灯,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老黄属无证驾驶,还依照法律被处罚。因负主要责任,住院的大部分费用要老黄自己掏,因无证驾驶,他只得到少量赔偿。因为伤重,治愈后也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老黄最后黯然回家。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一整年,集美辖区因摩托车闯红灯发生的交通事故18起,其中伤22人,死亡2人。再看另一组数据,2016年发生在集美的亡人事故中,摩托车是主要车型,占亡人总数66.67%。

举措

在斑马线后划出“摩托车待行区”

“行人有斑马线,机动车有候车的横线,摩托车就只能散落在其中”,集美交警大队大队长洪伟能告诉记者,在平日工作中,交警发现许多摩托车司机并不是不想等红灯,而是不知道在哪里等,有的摩托车司机感觉停在机动车之间也不安全,索性就闯红灯,久而久之竟也成了习惯,尽管是恶习。

集美交警在对周边泉州、漳州等地进行调研之后,决定在辖区内杏林湾路与诚毅北路之间的交叉路口,以及集源路和浔江路交叉路口处,施划“摩托车待行区”。这两个路口一个在杏林,一个在集美,都是平日里车流量,特别是摩托车流量比较大的路口,两个路口为“试点”,之后会总结经验,在全区内推广。

昨日下午,记者在杏林湾路和诚毅北路的交叉路口处,看到已划好的“摩托车待行区”。交警部门表示,要等雨水退去,地板干燥后,待行区方能正式投入使用。

镜头

半小时

11辆摩托车闯红灯

3月17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杏林湾和诚毅北路的交叉路口,此时来往的车辆不算多。路边清洁工说,早上八九点是这里车辆来往的高峰期。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内,在杏林湾路往北站方向,就有11辆摩托车闯了红灯。

在现场,他们经过十字路口前,往往会在马路中间停下,观察来往的车,觉得“安全”了再加大油门冲过去。记者试图对一位骑摩托车闯红灯的男子进行采访,但对方像风一般迅速开走,只留下半句飘散在风中的话“我赶着去……”。

摩托车

混迹小车货车之间

在杏林湾路和诚毅北路的交叉路口,选择停下来等红灯的摩托车,大多停在机动车前,或者机动车的中间,一位骑摩托车停在机动车中间的男子说,他其实是愿意等红灯的,但他并不清楚具体要停在什么位置等,“有些尴尬”,他说。

在集源路和浔江路的交叉路口,来往车辆不少。大部分摩托司机都停下来等红绿灯,在当天下午4点到4点半的观察时间里,只有寥寥几辆摩托车闯过了红灯。和杏林湾路与诚毅北路交叉路口的情况一样,摩托车大多数都是停在各种小车、货车中间,腿就伸在车轮旁,当这些机动车启动时,与摩托车之间没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链接

加大宣传严格执法

集美区外来人口众多,在对2016年事故进行总结时,交警部门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占了事故总量的大多数,他们多是个体雇用人员和建筑工地工人,上下班途中出现事故量大。加大宣传并持续严格执法,是接下来集美交警坚持的一项工作原则:针对性地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制作通俗易懂的安全宣传材料,并放置在动车站和长途客运站,让外来务工人员第一时间接受交通安全宣传。同时,深入员工密集的公司、企业,指导和监督公司、企业建立起安全宣传制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