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厦门景区附近芒果摊"潜规则"曝光 四斤芒果算十斤

2017-03-16 11:11  林路然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摊贩开小货车,把芒果摊摆在中山路轮渡路口

记者在中山路轮渡路口的流动摊点购买一颗芒果,电子秤显示1.64公斤

记者用弹簧秤测量,芒果实际重量是0.9公斤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路然)一颗颗香甜饱满的绿皮芒果,被卖家的不诚信行为拖累成“黑心芒果”。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调查揭露内幕,推动“宰客顽疾”治理。

综合近期网上的投诉内容以及本报热线、微信公众平台收到的相关线索,本报记者近日对中山路、厦大学生公寓、环岛路一带售卖芒果的摊点或店面进行调查。

短斤少两、包邮“成空”,这是记者调查发现的两大问题。今日关注芒果短斤少两的情况,尝试挖出背后的内幕。明日,本报将继续关注芒果包邮“成空”的问题。

【走访】

在四个摊点买芒果 全部短斤少两

13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华城附近的太平路,一家店铺挂出的“青芒”招牌十分醒目。招牌下方,数十个青绿色的芒果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但没有标明价格。

记者问,芒果一斤多少钱?“3.5元。”摊主一边回答,一边挑选两颗芒果。店内的电子秤显示,两颗芒果重11.12斤,总价38.92元。

记者付钱后,拿出弹簧秤称量,两颗芒果实际上只有4.6斤,和店家的称重相差6.52斤,“缩水”一半以上。

在厦大学生公寓附近的西边社西里小区门口,摊点摆出“台湾芒果”的招牌。摊主为记者挑了一颗芒果,重1.7公斤,要价10.2元,也就是说芒果每公斤6元,一斤只要3元——是更便宜了吗?并非如此,记者拿弹簧秤一称,指针指向0.7公斤,少了整整1公斤。

在思明南路假日集市门口,记者在一个固定摊位挑了一颗芒果,标价8.8元一斤,店里的电子秤显示为1.28公斤。记者随后用弹簧秤一称,发现只有0.8公斤,少了0.48公斤。

在中山路轮渡路口,一名摊贩用小货车装芒果,并卖力吆喝:“颜色黄一点的芒果很香甜,一斤9元。”记者挑了一颗芒果,摊贩放到藏在角落的电子秤上一称,显示是1.64公斤。记者再用弹簧秤测量,实际上只有0.9公斤,少了0.74公斤。

【幕后】

用低价吸引顾客 用偷秤头的手段赚钱

记者来到中埔水果批发市场,从事水果批发业务10多年的吴女士说,现在青芒按箱买的批发价是一斤5.6元,如果论个买,得更贵,一斤要6.6元。记者注意到,思明南路假日集市门口的摊贩直接标注“青芒特价5.5元一斤”,竟然低于批发价。

吴女士说,旅游景点附近的摊点声称一斤芒果三至五元,肯定有猫腻,“他们从我们这里进货,售价比我们的批发价还便宜,当然要偷秤头,不然怎么赚钱?”

“他们就是拿便宜的单价作为噱头,用来吸引顾客,然后在重量上玩花样。”另一位商户这样说。

记者拿出此前在流动摊点购买的、每斤9元的芒果,请吴女士辨别。她介绍,这不是青芒,而是金黄芒。“现在还不是台湾芒果上市的季节,市面上的芒果大多来自越南或海南,而不是台湾芒果。”

【部门回应】

检查固定摊点电子秤 取缔非法摆摊行为

中华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说,之前曾接到几起中山路附近拉板车售卖芒果的摊贩短斤少两的投诉。执法人员一过去,流动摊贩就跑,很难对其处罚。

工作人员还表示,他们将联系质监部门对中山路附近固定摊点的电子秤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将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而滨海中队将联合辖区城管部门对非法摆摊行为进行取缔。

【记者手记】

确实有难度 真的没办法?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说:查处难,而且很难——因为流动摊贩会跑,找不到;他们没有执照,还没法罚款。查处确实有难度,但真的没办法吗?

从部门回应中,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关于短斤少两情况的监管,主要以游客投诉举报的数量作为参考。这个细节的背后是:等。

等投诉上门后再行动,显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监管方法。记者随机走访了不同地方的摊位,发现全部存在短斤少两的情况,也就是说,这已经是个“潜规则”式的存在——它的产生和延续,与违法风险与成本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并非没有办法,市场监管部门已经提到了两个行动方案:联合质监部门与城管部门对此进行打击。试想,如果这种行动能够常态化,保持对短斤少两现象的高压查处态势,“潜规则”的生存土壤还能有多少呢?

抛开“等”作为,真正主动地想作为、敢作为,才能让这样的“潜规则”逐步消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