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大变样(思南-文安片区俯瞰)上图为整治前,下图为整治后
屋顶大变样(大连兴馆1号)上图为整治前,下图为整治后
东南网3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以无人机的视角,俯瞰中华街道。你不难发现,和3个月前相比,这座闽南老城,已经大变样。你看,碍眼的铁皮屋顶越来越少了,突兀的违法建筑也被一一拆除,一次大蜕变正在酝酿。
这些变化,来源于中华街道“两违”整治的成效。中华街道地处老城区,片区内违建户零散、违建面积小、难度大,在“两违”整治工作中,街道组建多个工作小组,街道领导、城管、社区等组队深入基层,与居民讲政策、博感情,以真情实意换来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推进了“两违”行动开展。
这座全市最迷你的街道,正加速推进老城区的市容提升与环境整治,不久的将来,将焕发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恒心 三万脚步走出来的成果
毗邻鹭江,坐拥中山路,漫步中华街道,可以尽览厦门闽南风韵美景。但中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建华每次经过,都是步履匆匆,他还得赶去下一个地点,入户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为了加快推进“两违”整治提升,他每天都要走上三万多步。
地处厦门老城区的中华街道,其建筑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初,有的已近百年历史,总体较为破旧老化,部分甚至已成危房。街道经过多次排查摸底,明确需拆除的面积约45000平方米,拆违任务繁重。
为此,中华街道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全员上岗、全时入户、放弃休息,倒排进度、挂图作战,按序时进度推进拆违整改和立面提升等工作。
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成灶、办事处主任陈泽昭,带领干部日夜奋战在工作一线。街道党政办小尹刚刚新婚,都没来得及休婚假,每天都要晚上10点多才到家;城管办工作人员小李的父亲在第一医院住院,他把照看的任务交给爱人,一心扑在岗位上;许多社区干部常常加班加点至深夜、凌晨……
中华街道干部发扬肯拼、肯干、敢闯、敢冲的精神,踏破铁鞋、磨破嘴皮,成功做通辖内群众和商家工作,搭起一个个架子、拆除一处处违建,解决了困扰街道多年的“沉疴痼疾”,使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同心 机关事业单位违建带头拆
中华街道干部全面发力,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也积极相应,自查违建,带头拆除。
厦门教育事务受理中心的办公场所,位于中华街道大连兴馆1号。因办公需要,十多年前,单位的顶楼加盖了一个功能用房,在前期“两违”摸底中,这处功能用房被列入拆除范围。
得知此事后,厦门教育事务受理中心积极响应,配合拆除。去年年底,工人进场,在顶楼小心切割,敲掉砖混结构的墙面。
如今从空中俯瞰,拆除后的屋顶,亮洁了许多,与周边美丽的环境融为一体。
而位于金新河巷16号-20号,中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楼顶的违建也被拆除清理,昨日,工人正在屋顶施工,为屋顶做防水和隔热处理。
此前,残疾人老黄和爱人,就住在其中一间违建房屋里。但身为党员,老黄说,要起带头表率作用。他带头和街道签约,配合拆除,搬到楼下和女儿一家一起住。
另外,像原工商旅游学校顶楼已经废弃的建筑物,也被拆除清理。
暖心 帮扶困难被拆户暖人心
街道、社区干部的真情实意也换来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如石坊巷1号的陈大爷利用下半夜倒时差时间,积极做通国外亲戚的工作,迅速与街道签订协议,拆除四楼违建。
住在金新河的台胞吕永东主动配合拆除违建,还自己出钱维修了屋顶的栏杆。思南社区蔡阿姨不仅主动把屋顶130多平方米违建腾出来拆除,还积极配合社区做好解释和动员。
因为“两违”整治工作,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打交道多了,不仅消除了隔阂,还成为了朋友。
文安社区马柱横巷,曾阿姨因尿毒症重病在家。在工作人员的动员和感召下,她的爱人老李很快配合签约,把给孩子用的违建“婚房”都拆了。
已签约并拆掉违建的曾阿姨,长年来因病致贫,街道工作人员董泽萍为他们忙前忙后,争取到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
同时,街道工作人员也多次入户走访慰问,鼓励曾阿姨与病魔抗争,帮助他们渡过一次次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