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壮大 从不足千人 发展到两万余人 随着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也在不断升级。 569人,这是2011年厦门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时,全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数量。这也意味着,平均6000多名市民里才有1名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基层文化队伍不足,特别是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文化辅导员非常缺乏。为破解这一问题,厦门承担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设计研究课题。 经过探索,在厦门建立起一支活跃在文化领域的特殊队伍,一套涵盖组织、招募、培训、活动、管理在内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也随之形成。“政府引导、分层组织、自我管理、提升自我”的文化志愿服务“厦门模式”,成为经验样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已拥有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超过2万人,成为厦门最“草根”,但也最富生机、最具活力、最有感召力的重要文化力量支撑。 搭建平台 三大平台支撑 文化志愿服务 每周一到周五,在市文化馆舞蹈班,季华英都会在这里教授学员民族民间舞和百姓健康舞。即使再忙,她也坚持来上课,因为在这里,她交到了很多朋友。每晚,她还在市文化艺术中心西广场,领着市民们跳广场舞。除了刮台风、下大雨等恶劣天气外,这样的义务培训,持续了整整7年时间。作为一名文化培育志愿者,季华英发动了专业知识与热情的双引擎,义务培育出了一大批“民间舞蹈家”。 文化志愿服务的特殊性在于——专业性和长期性。如何持续下去?厦门搭建了三大平台:全市各个公共文化单位均设立了“文化志愿者之家”;组织骨干培训班,开展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开通文化志愿者网站,文化志愿服务供需双方各取所需,自助对接。 如今,文化志愿服务在厦门已经呈现常态化。文化志愿者们或走进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或走进社区、乡镇,或走进企业、部队、医院、学校等场所,开展文艺演出、培训辅导、非遗传承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并不仅限于单纯的“送文化”,更多的是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各个角落。慢慢地,市民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创造者,激活了文化热情和活力,收获了美好生活。 |
相关阅读:
- [ 03-05]厦门学生志愿者慰问老兵 为抗战老兵献上鲜花
- [ 03-04]志愿者朗诵《仰望雷锋》
- [ 03-04]教育部公布高考新政:5A级青年志愿者可优先录取
- [ 03-03]湖里区举办“争当学雷锋志愿者,做好金砖东道主”活动
- [ 02-27]厦门会晤青年志愿者创意征集启动 欢迎市民参与
- [ 02-27]集美•诚毅志愿者服务厦门首届湿地体验嘉年华
- [ 02-24]“服务厦门会晤 工会志愿者文明礼仪培训”开班
- [ 02-24]倡导移风易俗 集美志愿者带闽南童谣进校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