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市已建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 范围将逐步扩大

2017-03-01 10:17:51吴海奎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吴海奎)昨日早上6点多,一辆垃圾收运车准时出现在位于印斗路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内,将干湿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收入车内,随后前往下一站——石鼓路的轮机学院,这是厦门建立的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之一。垃圾分类直运线路建设是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的重要一环,这种模式省去了清洁楼的转运环节,带给城市更清洁的环境。

“垃圾分类直运就像城市公交一样,在收运线路上,分类好的垃圾在固定站点等候‘上车’,不同类别的垃圾要上不同的车辆,当然,所有‘乘客’都要统一到‘终点站’——垃圾处理厂下车。”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垃圾分类直运模式,能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可加快垃圾处理的周转率,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的杭州、青岛、苏州等地实施,并且取得了成功,被证明远远优于以清洁楼为核心的垃圾转运模式。

目前,厦门已建立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涵盖工矿企业、高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收运等方面,部分实现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直运路线已经进行线路标图、定点、纸质地图制作,正在落实电子地图地理位置采集,引入智能App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就能知道收运车行进状态,让垃圾收运过程能精准对接。

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直运范围,规划出更多的线路,同时,各区都将对现有的垃圾运输车进行升级改造,如升级为更先进的勾臂式垃圾车,并配套垃圾桶,实现“桶车对接”。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还要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如厨余垃圾运输车、有害垃圾运输车等,垃圾运输车要求密闭环保,基本解决“跑、冒、滴、漏”问题。

而在传统模式下,充当“二传手”的清洁楼也将面临“退役转型”。据介绍,全市有300多座清洁楼,那么这些清洁楼不再转运垃圾后何去何从呢?市政园林部门已经为它们做好了“职业规划”。部分清洁楼一楼将改造成小型环卫车辆的停车场,二楼将打造成“天使驿站”,供环卫工人休息。有个别清洁楼造型美观、面积较大,将改造成环卫科普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普及环卫知识,宣传垃圾分类;还有一部分清洁楼将用来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压缩站,继续为垃圾直运服务。

【相关】

日均150吨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菜梗菜叶、剩菜剩饭、骨骼内脏等厨余垃圾,通过高温干法厌氧发酵产出沼气,用于发电上网变成清洁能源,沼渣则可以变为有机肥料。记者从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厦门日均收运处理的厨余垃圾量达到150吨,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步推行,处理量将进一步增加。

仅在海沧区,厨余垃圾车就有17部,设立了280多个收集点(包括学校食堂、机关食堂、餐饮企业等),采取“桶车对接”的方式,直接运到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相关新闻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琴岛环境持续改善

[详细]

厦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岛内力争8月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了解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年厦门将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按照目标要求,到2017年8月底,岛内思明、湖里两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17年底,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岛外各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到2017年底,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

小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获取积分换奖励明年海沧区将全面开展垃圾分类

在海沧区委区政府支持下,海沧区率先在岛外开展垃圾分类,天湖城小区是首批试点小区,积分、督导员等运作模式已逐渐成熟,未来将在全区推广。海沧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介绍,3月起,全区9个社区都将各自完成不少于一个试点小区及试点小区所属小学、幼儿园的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明年1月起,全区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厦门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持续完善 今年将再建两座大件垃圾处理厂

今年厦门要在岛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岛外各区也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那么厦门的环卫基础设施准备好了吗?记者昨日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座垃圾分类分拣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具备了一定的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这些环卫设施非常“渴望”经过分类后的“垃圾细粮”,因此市民家中的分类行动不仅不是无用功,还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