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吴海奎)昨日早上6点多,一辆垃圾收运车准时出现在位于印斗路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内,将干湿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收入车内,随后前往下一站——石鼓路的轮机学院,这是厦门建立的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之一。垃圾分类直运线路建设是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的重要一环,这种模式省去了清洁楼的转运环节,带给城市更清洁的环境。 “垃圾分类直运就像城市公交一样,在收运线路上,分类好的垃圾在固定站点等候‘上车’,不同类别的垃圾要上不同的车辆,当然,所有‘乘客’都要统一到‘终点站’——垃圾处理厂下车。”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垃圾分类直运模式,能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可加快垃圾处理的周转率,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的杭州、青岛、苏州等地实施,并且取得了成功,被证明远远优于以清洁楼为核心的垃圾转运模式。 目前,厦门已建立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涵盖工矿企业、高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收运等方面,部分实现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直运路线已经进行线路标图、定点、纸质地图制作,正在落实电子地图地理位置采集,引入智能App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就能知道收运车行进状态,让垃圾收运过程能精准对接。 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直运范围,规划出更多的线路,同时,各区都将对现有的垃圾运输车进行升级改造,如升级为更先进的勾臂式垃圾车,并配套垃圾桶,实现“桶车对接”。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还要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如厨余垃圾运输车、有害垃圾运输车等,垃圾运输车要求密闭环保,基本解决“跑、冒、滴、漏”问题。 而在传统模式下,充当“二传手”的清洁楼也将面临“退役转型”。据介绍,全市有300多座清洁楼,那么这些清洁楼不再转运垃圾后何去何从呢?市政园林部门已经为它们做好了“职业规划”。部分清洁楼一楼将改造成小型环卫车辆的停车场,二楼将打造成“天使驿站”,供环卫工人休息。有个别清洁楼造型美观、面积较大,将改造成环卫科普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普及环卫知识,宣传垃圾分类;还有一部分清洁楼将用来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压缩站,继续为垃圾直运服务。 |
相关阅读:
- [ 03-01]厦门海沧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获居民点赞 明年将推广
- [ 02-28]厦门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将完善 将再建两座垃圾处理厂
- [ 02-27]明年厦海沧区将开展垃圾分类 近六成居民办“绿卡”
- [ 02-27]厦门推行垃圾分类 岛内力争8月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 [ 01-05]“八不”行为规范:垃圾分类不落地
- [ 12-26]厦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大力开展小区分类试点
- [ 12-19]厦启动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力争三年内知晓率超80%
- [ 12-18]厦门启动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三年垃圾减量20%以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