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定点定时投放垃圾,环卫工人再运走,小区垃圾不落地
“垃圾不落地”的推行得到居民的欢迎和配合
厦门晚报讯(记者戴懿林珊王绍亮)阳台山欣景佳苑小区门口外墙上有一幅“画”,蓝色的云、绿色的楼,没有垃圾桶,也没有垃圾,一旁写着“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让人看起来心情舒畅。
2015年,思明区试点“垃圾不落地”,厦港、开元、鼓浪屿等街道积极推进。如今,不少小区居民百分百参与其中,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成为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思明区更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进一步推行“垃圾不落地”。
厦港街道
12个小区推行“垃圾不落地”,自治小组强化监督
一听到钢琴曲《致爱丽丝》,厦港街道一些小区的居民就会拎垃圾出门,扔到环卫车里。后来,音乐没有播放了,居民仍习惯在那个时间点出门扔垃圾。2015年,厦港街道7个社区的7个小区开始推行“垃圾不落地”,目前已发展到12个小区。
定点定时投放垃圾
居民参与率100%
巡司顶社区海龙小区、下沃社区海洋新村小区是厦港街道推行“垃圾不落地”的示范区。两个小区都不设置垃圾桶,实行定点定时投放垃圾(海龙小区是每天7:30-8:30;海洋新村是每天7:30-8:00、19:30-20:00)。
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叶晓军说,2015年1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是否推行“垃圾不落地”入户问卷调查,6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垃圾不落地”正式推行后,98%的居民在三个月内加入其中,仅有一些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没参与,物业保洁员就上门收垃圾,参与率也就达到100%。
下沃社区海洋新村小区于2015年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同时推行“垃圾不落地”。下沃社区党委书记姜秋月说,没有垃圾桶后,小区干净了,一楼居民甚至连纱窗都不用装,因为没了垃圾,连蚊虫也少了。
成立自治管理小组
身边人监督身边人
在推行“垃圾不落地”的过程中,厦港街道还形成一些特色做法,如让居民当主角,成立小区自治小组,身边人监督身边人,邻里互助;或从娃娃抓起,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64岁的张美珠是巡司顶社区自治管理组成员。她说,一开始,每天早上7点,自治管理组成员轮班,拿着喇叭放音乐,提醒居民出门扔垃圾。一周后,音乐不放了,居民也知道到点就扔垃圾。原先一听到音乐响,张美珠的两个孙女就会拉着奶奶去扔垃圾,后来音乐停了,孙女还是会提醒奶奶扔垃圾。此外,为了监督一些“不听话”的居民,自治管理组成员蹲点、调监控、入户教育。
71岁的蔡美莲是海洋新村184号居民,她被老伴说成“爱管闲事”。“自己的小区要爱护,有时候看到不文明的现象,我就会多说几句。”蔡美莲说,她每个月都参与“清洁日”活动,还会在楼道里把在家的人都喊出来,一起清洗楼道。
“你们不能乱扔垃圾。”蔡美莲的孙子才上小学二年级,也成了小区的“卫生监督员”。居民开玩笑说:“奶奶管,孙子也管。”
开元街道
垃圾桶设在小区外,沿街垃圾桶也将逐步撤销
走在开元街道阳台佳苑小区内,既看不到垃圾桶,也看不到一张纸屑、一个烟头,一楼居民在自家门口摆上了一盆盆鲜花,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这都要源于小区推行“垃圾不落地”——小区的环境变了,居民的精气神也有了。
租户没遵守规定时
其他人帮带走垃圾
2015年12月,阳台佳苑小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阳台山社区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带到小区。小区业委会介绍,阳台佳苑小区原本有三个垃圾桶,如果小区不设置垃圾桶,住得最远的居民得走上200米,才能到小区门口外的垃圾桶扔垃圾,为此,一开始业委会也有所顾虑。
不过,在业主们的支持下,“垃圾不落地”写进了小区自治管理公约。从那以后,垃圾桶正式和小区“分居”,垃圾需要拿到小区外的垃圾桶投放。一开始,有些租户没有很好地遵守规定,只把垃圾放在家门口的楼道里,路过的居民就随手把垃圾拿走。几次下来,租户也自觉行动起来,如今垃圾定点投放已成为居民的习惯。
设置隐形垃圾桶
不占地方还美观
去年,怡祥佳苑、欣景佳苑两个老旧小区也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垃圾不落地”的理念也来到这里。阳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晓榕说,两个小区改造时,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创意,设置隐形垃圾箱,允许涂鸦,不仅不占地方,还更美观。
住在一楼的欣景佳苑居民林宝宝感受最深。以前,垃圾桶就在家门口,垃圾多了就堆在地板上,脏水滴得到处都是,还有楼上居民为了图方便,直接将垃圾从楼上丢下来。夏天更是臭气熏天,门窗都不敢开,蚊虫、蟑螂、老鼠特别多。如今,小区内不再设置垃圾桶,小区门口外则是设置隐形垃圾桶,小区变得干净了。林宝宝自豪地说:“不少上山锻炼的市民还表扬我们的这个隐形垃圾桶呢!”
启用垃圾清运新方式
逐步撤销沿街垃圾桶
接下来,开元街道将在全街道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每个社区选择一个小区开展试点,并进一步铺开。
禾祥西商业街也将试点“垃圾不落地”。开元街道正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商家扔垃圾的习惯,并将“垃圾不落地”纳入“门前三包”责任范围,发动商家共治共管,制订商家自律公约。3月5日,禾祥西商业街将启用新的垃圾清运时间、方式,开元街道将向商家派发垃圾桶、垃圾袋,每天早晚商家听到环卫车的摇铃声,就把垃圾扔到环卫车里。此外,沿街垃圾桶将逐步撤销。
开元街道还将在有条件的小区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并进一步探索有害垃圾、烟头、大件垃圾等的收集模式。
【相关新闻】
鼓浪屿街道
听到摇铃声扔垃圾
已成为居民生活习惯
如今,垃圾分类已在鼓浪屿全岛推行。龙头社区居民陈嫦娥说,厨余垃圾平时就放在社区的垃圾车里,每天早晚听到摇铃声,再把其他垃圾放到环卫工人开来的垃圾车里,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确实感受到垃圾再利用、垃圾不落地带来的好处,环保酵素很好用,蚊虫、老鼠少了,野猫、野狗也少了。”
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思明区环卫部门、鼓浪屿街道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居民只要在指定投放时间到指定厨余垃圾投放点投放,达到要求的即可获得积分,每户每天最高记2分,积分可兑换成物质奖励。每月、每季度积分排名前列者,还有额外奖励。龙头社区党委书记徐晖说,今年还将推广环保酵素进社区,教居民制作、使用。
据鼓浪屿街道综治办统计,鼓浪屿街道于2015年10月8日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鼓浪屿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发放率已达95.21%,垃圾分类参与率为86.55%,垃圾分类合格率高达9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