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忍细碎垃圾的 “职业病” 冯木土是湖里环卫的一名环卫工人,负责自贸片区港中路的日常保洁。25根路灯杆,每根距离33米,冯木土每天都得走上好几个来回。 别人的工作是“朝九晚五”,冯木土则是“朝五晚九”。天未亮的时候上路,月上梢头的时候返工,一天负责片区两次大清扫,其余时间便是不间断地巡街、做保洁。 如今,虽有机械化保洁车,但大多数时候,冯木土还得亲自上阵。比如人行道上的清扫,就必须靠人工进行;路面上若有碎砂石,也得靠人工清运。 在港中路,冲洗路面可不是省力活。由于港中路常有各式大型运输车辆进出,时不时有黄泥、煤渣掉落,有时候还有油污滴落。“一出现就要清理,不然时间长了弄不掉。”冯木土说,脏物掉落的地方,得用高压水枪冲洗;洗不掉的话,还得倒上洗衣粉,拿刷子刷,反复几遍。 这么多年的一线环卫工作,让冯木土染上了“职业病”。一出门,远远见着纸屑、烟头,他就忍不住快步上前弯腰捡。“人行道上的还好说,就怕那种出现在车道上的。”冯木土笑道,干他们这行,对细碎难扫的垃圾忍耐度尤其低。 被各种垃圾划伤的“苍老手” 自打当了环卫工人,冯木土的手就没有一天不带伤。没有分类的垃圾里,常常带有锋利的玻璃片、金属片,甚至还有不知名的化学品;这些垃圾最先伤害的,就是冯木土的手。 去年的“莫兰蒂”台风,带来了大量降水,也产生了大批垃圾。台风过境后,港中路成了一片泽国,积水漫过大腿。“大量垃圾堵住了下水口,得把它们挖出来。”冯木土回忆,自己当天掏了一二十个下水道,“里面都是泥浆,没法使工具,只能动手”。冯木土的手掌被割得伤痕累累不说,自那以后还落下了过敏的病根———双手动不动就泛红发痒。 天气热的时候,冯木土总要加快保洁巡检的步伐———他最怕此时有人把湿垃圾随手扔垃圾桶里,如果不尽快处理,用不了多久就会发酵变臭。在日常保洁里,这还算“小儿科”的了,有些垃圾不管是气味、外貌,都令人作呕。 “我很想把沿途每个垃圾桶都擦得铮亮,但是挤不出时间。”冯木土表露了自己的心声。他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多时间都在关注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垃圾,而做精细化保洁的时间几乎没有,“如果大家都能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甚至为它们分好类,那么我们就能共同创造出更整洁的城市环境”。 |
相关阅读:
- [ 01-05]“八不”行为规范:垃圾分类不落地
- [ 12-26]厦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大力开展小区分类试点
- [ 12-19]厦启动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力争三年内知晓率超80%
- [ 12-18]厦门启动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三年垃圾减量20%以上
- [ 11-10]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培训班开班200多名管理人员受训
- [ 10-28]厦门成立垃圾分类管理中心 垃圾分类将全市推广
- [ 10-21]“欢乐小袋鼠·环保自贸区”启动 倡导节能环保垃圾分类
- [ 09-19]厦门垃圾清运处理步入正轨 呼吁市民做好垃圾分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