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洞的小吃货遇敌蜷成球
穿山甲其舌如体长,有一身坚硬如铠甲的鳞片,擅长遁地术,受到威胁能够蜷缩成坚固的球状。每对穿山甲一年只能产一胎,一胎1到2只,十分珍贵。白天躲藏在松软深厚的土层里,晚上才出来觅食。特别喜欢吃蚂蚁和白蚁,所以被称为“森林卫士”。林业员也会专门挑潮湿茂密的森林、易生长白蚁的地方放生,如坂头、汀溪林场。
厦门日报讯(记者 兰京)明天是动物保护爱好者俗称的世界穿山甲日(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近日,随着“穿山甲”成为网上热议话题,这个一年能吃掉700万只蚂蚁和白蚁的“森林卫士”,再次进入了公众视线,它濒危的现状更是引发巨大关注。
那厦门还有野生穿山甲吗?不少读者也拨打本报热线968820好奇此事。昨日,经记者多番打听,找到答案——根据林业部门的观测,厦门已难觅野生穿山甲。不过,据史料记载和市民回忆,它曾穿行在同安的山区林间。
20世纪80年代厦门曾出现穿山甲
“其实,穿山甲在民国版《同安县志》(1928年)的物产卷也曾有“鲮鲤”的记载”。本报资深地理编辑、民俗专家卢志明介绍,在县志中,鲮鲤被描述为身有鳞甲的动物,伸长有三四尺(约1.5米),昼伏夜出,遇敌则蜷缩如球,好食蚁,俗称穿山甲。
不过,记者发现,2000年版的《同安县志》中,穿山甲就不再出现了,也未列入同安主要野生动物名录。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林政资源管理处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曾经有发现过穿山甲,但之后尤其近几年就没有再出现了。记者也从同安、翔安林业站证实了这一说法。
叶清福是同安区农林局林政资源站副站长,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近20年。42岁的他还记得,小时候还曾在同安山区见过穿山甲。据同安林业志记载,穿山甲曾在同安新民镇、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等低山、丘陵均有分布。不过,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普查(1997年-2000年)之后,他就没有听说有人在同安见过穿山甲了。
市面上的穿山甲大多来自国外
但是,市面上还是能见到不少穿山甲。本地媒体也曾报道过,有市民曾将穿山甲放生。那这些穿山甲又来自哪里?相关部门也很难说清这些穿山甲的来源。
不过,据《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报道,20世纪60年代至2004年,中国境内的中国穿山甲数量减少了89%到94%。中国穿山甲现在基本上找不到了,市面上的穿山甲,大多来自国外,且不少为东南亚、非洲向中国走私。像老挝、缅甸,会通过云南输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经过越南走私到广西,或直接过海到广东。
【链接】
今后“吃野味”或被法律追责
据央视报道,针对近期多地食用穿山甲事件,国家林业局正式回应:中国此前法规仅对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者处罚,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今后在中国“吃野味”不仅受社会监督,也将面临法律追责。
【名词】
世界穿山甲日
为提高人们对穿山甲这种独特的哺乳动物的保护意识,2012年2月,一个叫穿山甲的网站提出第一个世界穿山甲日,并很快得到世界穿山甲爱好者响应。自此,每年2月的第3个星期六就被叫做“世界穿山甲日”,包括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等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团体都会在这一天,呼吁更多公众关注和保护濒临灭绝的穿山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