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李韵鹏同学(左)展示他的模型

厦门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即将开通。可你知道吗?早在2008年,一个关于《厦门BRT空中自行车道构想》的参赛项目就获得了当年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换句话说,在厦门建“空中自行车道”的大胆设想,早在9年前就出现了!而且,还是出自当时厦门科技中学一位初二学生之手。
初中生9年前提出 建“空中自行车道”
昨天,一份于2008年颁发的“第二十四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证书在老师的朋友圈里传开。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获奖项目叫“厦门BRT空中自行车道构想”!要知道,厦门要建“空中自行车道”可是在去年才公布的。《证书》显示,该项目在2008年的比赛中获得科技创新项目三等奖,申报者名为李韵鹏,指导老师陈有飞、刘宏兵、林志红。
随后,科技中学高二老师陈有飞向记者证实,这确实是在2008年由他指导参赛的获奖作品。也就是说,在厦门建“空中自行车道”的大胆设想,早在9年前就由一个初中生提出来,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陈有飞出示的一份2008年的参赛文字资料中,记者看到,李韵鹏对建“空中自行车道”的主要设想是:“在距离地面5.5米处架设自行车通道,双向2车道,利用现有上下梯,方便自行车进出。”
陈有飞说,这一项目的创意是由李韵鹏自己想出来的,当年他就读初二,“虽然当时有些人觉得他是异想天开,但我觉得可以尝试。”所以,这一项目就由陈有飞带着李韵鹏完成,只不过,那年两人都没想到项目会在数年后变成现实。
孩子构思很认真 但被人认为“太天真”
随后,记者联系上李韵鹏,他现在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审计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
李韵鹏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住在将军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下学,途经道路的拥挤和人车混行的危险,让他在某一个瞬间萌发了这一想法。再加上科技中学比较重视科技创新大赛,李韵鹏就慕名找到了陈有飞,在得到老师鼓励后,才将想法“落地”。
李韵鹏说,做这个项目其实挺费劲,“当时BRT刚建起来,我们没有找到官方数据,就要自己去实地测量,测量路面宽度、BRT高度等等,还拍了照。”因为李韵鹏的父亲从事的是土木工程方面的职业,所以其间他也给了李韵鹏许多专业的指导。
后来,李韵鹏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空中自行车道”的模型,只不过“是用白色泡沫做的,比较简易”,但也能直观地反映出他的构想。为了让方案更加可行,他还经常请别人来“找茬”,“自己的作品在自己眼里都是完美的,我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才比较客观”。
“那时有人问过我:‘我能坐BRT为什么要骑自行车?’也有人觉得我的想法太天真,他们肯定也万万没想到,我的构想现在能成真!”
有关部门:感谢你为厦门建设做出了贡献
去年夏天,在得知厦门要建“空中自行车道”后,李韵鹏也试图想向有关部门了解市里做这一决定最初是否源于他的项目。但对方的工作人员给予他的答复只有一句话:“很感谢你为厦门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李韵鹏说,他依然喜欢创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创意也经常会突然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而这些,都是他在演武小学上学时参加实验课培养起来的兴趣。 |